首页 -> 2008年第12期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有效参与

作者:曾慧芳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有效参与,提高参与的质与量,关注参与的点和面,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有效参与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切入点,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一、英语课堂中学生“有效参与”的含义
  
  有效参与是指学生具有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课堂上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积极主动、愉快地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中,使思维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特定时间内取得最高的学习效率。
  
  1.有效参与的层次:浅层次参与和深层次参与
  (1)浅层次参与:通过简单的思维和简单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朗读单词,跟读句型课文,背诵句型、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等。
  (2)深层次参与:通过复杂的思维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类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较复杂的语言训练形式。
  
  2.有效参与的方式: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
  (1)行为参与: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表演等动作行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根据课堂内容回答问题,进行看病、问路、购物等表演。
  (2)思维参与:如学生的思考、讨论、争论和协作等活动都属于思维参与。思维参与源于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是学生创造力的充分体现。
  
  二、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的低效性的现实表现
  
  1.学生参与的方式被动。听讲、看书、记笔记、口头回答问题、练习书面问题等活动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主要方式。而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听、看、记、答、练等被动参与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单向性的信息接收过程,反馈环节缺失,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受阻或中断,不同程度干扰和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有效参与无法进行。
  
  2.学生参与层次较低。很多教师把课堂中的学生参与理解为“教师讲,学生答”,因而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盲目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为参与而参与,不求实效。
  
  3.学生参与的有效时间少。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参与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即有效时间。实际上。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有效时间却少于实际课时数,其参与结果自然是低效的。
  
  4.学生参与的作用甚微。在英语课堂上,被动的、浅层的学生参与,只能将其对自身的发展的作用定位在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一目标上,而对学生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社会价值特别是主体价值和内在生命价值的体现等目标则是弱视的。
  
  三、英语课堂中学生参与的低效性的归因分析
  
  1.传统英语教学的惯性作用。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课堂活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教师占据了课堂“统治”地位,学生几乎处于被动的接受状况,很少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类课堂上被动的参与方式,表面上看很活跃,但实质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提高。这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教师与学生也难以进入语言交际。
  
  2.教师对学生参与的认识不足。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学生的参与仅仅是组织教学的手段。有些教师将教案视为固定的剧本,自己是演绎剧本的导演和主角,学生则是根据剧情的发展需要,设计几个活动让他们参与一下作为点缀,学生仅是课堂表演中的配角。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激发学生产生“我要参与”的内在需要。
  
  3.课堂环境要素质量低劣。作为课堂环境要素的教室及其设施,其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中的人际交往、信息沟通和课堂气氛。从目前的课堂环境构成要素来看,低劣的质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参与度。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秧田型”的课堂空间形态。在“秧田型”座位编排的教室里,学生参与活动的区域是从教室面前的第一排延展开去,到教室的2/3处,而坐在教室后排和两旁的学生较少参与课堂活动。这种空间形态,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4.班级授课制的先天不足。从学生参与的角度分析,班级授课制的中心是教师,教师教的活动时间几乎占用了全部课堂时间,学生参与或合作学习占用的课堂时间很少。在信息传输与反馈方面,由于班级人数多,教的活动时间长,导致反馈信息量少且不全,形成了一条单向信息传递线路,客观上阻碍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同时在班级与学生个体之间缺少一个中介环节,即全体学生沟通的有效学习集体。课堂中只有教师和学生个体,而无真正的课堂学习集体,学生根本无法参与合作学习。
  
   四、提高英语课堂中学生有效参与的有效途径
  
  1.树立新的英语课堂教学观。只有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才能克服为了参与而参与,盲目追求课堂活跃的现象,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间和生生间共同参与、多重互动与合作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是参与活动的主体。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英语课堂活动中来。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应努力把课堂教学从传统的单向传递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的交际方式。
  
  2.精心指导和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参与活动。教学活动设计的好坏,既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又决定着学生的参与效果。有效参与应当有“度”。这个“度”,不仅是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参与,为他们的参与服务。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情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努力让学生敢参与、想参与、能参与、会参与,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尽可能使所有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激励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交际技能,体验到学习乐趣。
  
  3.调动学生情感及智力参与,重视学生体验参与。学生的有效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H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有效参与英语课堂。英语教学切忌用机械参与占据课堂。有些英语课,学生最热烈的参与仅停留在高声朗读上。朗读是英语学习所必要的,但是机械的读和背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也不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及智力参与。在英语教学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训练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也可以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英语去解决同题,完成任务。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在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中体验参与。
  
  4.优化英语课堂环境要素。教师要开展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应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有效参与和沟通的课堂空间形态。如近年来人们在开展班集体与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中,尝试“马蹄组合型”的课堂形态,即全班学生上英语课时按学习小组集中就坐,每个小组的座位排成马蹄形,这种空间形态使小组成员面对面就坐,视见度高,有利于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同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不断变换位置,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参与课堂活动。
  
  5.尝试创新班级授课制。为了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英语课堂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尝试创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少班级人数,保证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有效性。目前在一些城市中小学开展的“小班化”教育试验,值得重视和推广。对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中小学,可采用大班精讲、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只有实际由教师教的重心彻底转向学生学的重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促使班级授课制的创新,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实现学生主体的建构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