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为农村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
作者:韦方国 陈兰红
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爱”的误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前说城里的父母在“温室”里培养孩子。可现在农村,这种误区同样存在。无论是父辈还是爷爷奶奶,怕孩子吃不了苦,下地干点轻活怕孩子受不了,甚至做饭洗衣服整理内务等平常活儿,有些家长也从不让孩子沾手。尽管家里生活困难,但为了孩子能在学校吃穿跟别人一样,有些家长则不顾自己实际,一周给孩子的零花钱达几十元钱之多,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2.把教育孩子的重大任务推给学校。农村许多家长都依赖学校管教孩子。笔者每次与家长接触,总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不听话,就多打点!只要把孩子教好,你们老师怎么做都可以!”在家长的脑海里,教育孩子的办法就是“打”,除了打到让孩子听话这一招以外,似乎已不再有其他教子之方了,只能把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推给学校。
3.落后的隔代教育现象严重存在。农村的青壮年都要为生计奔忙,无暇顾及子女。因而子女的教育往往交给家里体弱多病的老人。这些老人,一般都上了年纪,行动不便,加上思想意识落后,溺爱孙子,教育无方,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启蒙教育阶段落后。教育好孩子是个复杂的问题,在农村,如何“优生”“优育”是多数家庭的盲点。孩子出生后,农村的父母只会尽量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孩子哭了,逗逗他们开心,普遍缺乏培养孩子的科学知识。这使得孩子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就比城里儿童落后。
5.思想认识上的偏差。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许多农民朴素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甚至变得“唯利是图”。近几年,不少刚读上初三的农家子弟以转学为名到外地打工挣钱。而这些孩子的家长还笑着对旁人说:“读那么多书干嘛?我没读过书,照样能挣钱。机会难得呀!现在不挣,以后就没机会了。”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忘掉孩子的长远发展,这种落后的狭隘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孩子不安心读书。
二、创设良好的农村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要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我们的教育方针要求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其中,以“德”为重,教育孩子,首先要教他学会做人,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农村有些家长在这方面就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几次家访,学生明明就在楼上,可家长却说谎:“孩子吃完午饭早就出去了,他没到学校吗?”等到老师回到学校,学生也奇迹般地到校了。问其原因,学生说:“生病了,去买药。”可看不出学生有什么生病的迹象。有些家长反对老师安排他们的孩子当班干,对孩子说:“在学校只以学习为主,其他的如劳动之类的活动能马虎就马虎。”家长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好吗?不信任教师,对教师撒谎,干扰学校的管理,这种行为只能把孩子的“德”教坏。因此,必须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的育人目标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2.培养孩子抗拒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农村孩子面对网络游戏、抽烟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往往感到迷惘。家长和老师要帮助他们从根本上分析原因,指出不良的发展因素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培养农村孩子抗拒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让孩子知其所以然,才能动其心,限其行。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禁止与处罚,教育效果将适得其反。
3.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以身作则”不只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家长也应该认真做到。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脾气暴躁,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或撒谎骗人,那么在孩子身上也会出现类似行为。比如在与同学游戏中,稍有不顺心或不合意,孩子就大吼大叫,出口骂人,甚至动手打同学。近年来,家庭离异之风蔓延到农村,破裂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家长尤其应该注意从伦理道德方面为孩子作出良好的榜样。
4.抓好“优生”环节。“优生”,即意味着给社会输送“好苗子”。“优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农村新婚夫妇大都没有接受过婚前教育,即使受过教育,大多也只是懂得受孕及避孕的知识。对孕育胎儿如何做到“优生”,则完全不了解,生育的儿童往往缺乏健康的体质,成为教育的难题。因此,做好婚前的宣传教育,抓好“优生”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5.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古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前,农村的网吧及聚众赌博的场所,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家庭或学校的努力是难以做到的,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的有力干预及引导。如用行政手段干预非法网吧的营业,严打聚众赌博之流。另一方面,健全文化娱乐设施,宣传引导村民参与健康的娱乐活动。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