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期
插队轶事
作者:伊乌恩·弗安
往事如烟,悠然过去了多年,却每每为一些类乎旧时的情景在脑际浮现。
几丝“吹面不寒杨柳风”,又让我回忆起插队时在公社开“讲用会”的旧事。那是个阴沉沉的日子,山野田园显得十分宁静,迎面吹来的山风,也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却依然带着深冬的凛冽直往脖子里钻。已作了两年知青的我很喜欢这种时候,很喜欢这种野静山空、人寂鸟暗的环境,觉得正好借以清理许多思绪,甩开许多的烦恼。
“讲用会”这个名目在今天已很陌生,可在插队作知青的当年,这种会一年至少要开二三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初下乡的那年春节在插队公社开的一次。那年头,讲“以实际行动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下乡插队的公社虽在大山深处也不例外,依然响应号召紧跟全国形势。春节不放假,街上几乎在一夜之间贴满了“抓革命、促生产”标语,代替以往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欢度春节”的年画和春联。
大年初一,公社还召开学习“毛选”的讲用会。
参加开会的人员说是学习积极分子,其实都是由各队干部指定的,除了几个下乡插队没回城过年的知青,就全是大字不识的农民。这种会和当年一般会的程序一样,由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先讲一通当前形势,并且无一例外的是先国际、后国内,再本地本单位。不要看公社干部都是土生土长在地远天荒的山窝窝里的农民,作起报告来,反要比城里那些领导精彩许多。
那天主讲是公社的一位副主任,主持会的是公社革委会的文书,也是副主任的老弟,副主任说:“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们在这里开会,就是用实际行动来响应‘抓革命、捉(促)生产’……”
开场白之后,随之而来的依然是雷打不动,风吹不走的形势报告。足足讲了一个多钟头,才转入他主讲的正题——辅导学习毛泽东著作“老三篇”。精彩就在这里。
他先讲的是“愚公移山”,他说:“从前有个老渔公,靠打鱼为生……”此话一入耳便觉不对头,怎么移山的“老愚公”成了靠打鱼为生的“老渔公"。见台下众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反应,心里庆幸知青同伴倪万权今天没来。要不,素来口没遮拦的他,可能在副主任刚才“捉”生产时,就会说七说八的,如听到现在移山的“老愚公”,变成打鱼的“老渔公”,不知又要说出些啥话来。到这时,也算明白了为什么开会前有人悄声说这个副主任叫“胡扯蛋”,原来蕴有深意。
想到这里,反而带着很大兴味,恭听这个副主任在台上的“扯蛋”。
精彩在继续着,“……这个老渔公每天带着他的儿子们去打鱼,天不亮便出门往海边走。但中间隔着两座大山,这山有好大呢?单一座山就有国王的屋那么大。国王就是皇帝,皇帝的屋就是宫殿,宫殿够大的吧!老渔公爷儿几个每天都要翻这么大的两座大山到海边,到海边还来不及撒网打鱼,天便黑了,于是一条鱼也没打到,爷儿几个又只好翻山往回走。天天如此,他这个生产便没法‘捉’了。怎么办?老渔公想啊想,想出了个搬山的办法来。他发誓一定要把这两座影响他们‘捉’生产的大山彻底搬掉……”
台上虽是乱“弹”,会场里却并无大的反映。偶尔见那作文书的老弟在不断蹙眉头,见其兄讲得兴致很好,并没打断他由着他讲下去。只是在另外两篇讲用中,听他读到“……为革命烧灰”时,才碰了一下其兄的手臂,悄声提醒他:
“是‘烧炭’,不是烧灰!”
不想那胡扯蛋主任不无恼怒地立即回过头反驳道:
“我晓得,炭化了不就是灰!”
说完不理其弟,继续他的辅导。当他又将“……替法西斯卖力”,读成“……替法西斯卖刀”时。其弟用了比刚才大一点的力,去碰其兄的臂。
“不对!应该是‘替法西斯卖力’”。
“哎!你搞什么名堂。”
胡扯蛋放开他手中的讲话稿,调头望着正指着桌上书本,竭力暗示他的文书喝道:“你知道什么?卖刀比‘卖力’要厉害十倍!”
会场上没人做声,大家只是将会上的一幕幕全收在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