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2期
想手机的日子
作者:周彭庚
摩托车横行街上,瞧那架势,甚是威风,不由人心生羡慕,也想做一回骑手,潇洒一番。怎奈妻坚决不同意,说是骑自行车已是驾轻就熟,此等操练了几十年之技艺怎可轻易放弃?玩电脑渐成时尚,尤其是写文章简便快捷,修改方便,心有所动,小心试探,却招来儿子的反对,说:“你眼已老花,视力减退,若再面对晶亮闪烁的荧屏,恐怕还要雪上加霜。”砖块手机出世之时,不敢有非分之想,那是身份和财富的标志。谁知一夜间,非但俊男靓女脖子上吊着,腰上别着,袋里揣着,连那些衣着简陋,估计财不出众的人,也往往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冷不防地掏出手机,挺自然地“喂喂”一番,一声声的“喂喂”,似乎在提醒我,有个手机确实方便。然而饭桌上刚一提起此事,女儿好似早有准备,立即捧来一摞报纸杂志,凡是“手机有辐射”、“老年人不宜用手机”的文字都标了醒目的红线。虽对女儿将我划入“老年人”之列感到不悦,但又为女儿的“未卜先知”、“未雨绸缪”所折服,买手机的热情顿时低了下去。
热情虽受压,但未根除。同事谈手机,不便插言,但总是竖起耳朵凝神静听,增加“理性知识”;有谁买了新手机,在众人把玩之时,也乘机摸上一把,增加“感性知识”;茶余饭后,家人围坐,海阔天空之时,常常往“手机”话题上引一引,陪老伴逛街,总要有意无意绕到手机专柜前站一站;独自上街,更要在专卖店尽情欣赏一番,饱一饱眼福。
那一次乘车去上海,恰遇台风,轮渡封江,在渡口等了5个多小时。几次走到公用电话亭前又折了回来,狠狠心不向家中通报行踪,借口早已想好:没有手机,无法联系。回到家中,虽遭“围攻”,但收获也不小:一只崭新的手机摆在桌子上咧着嘴向我笑。
有了手机,自然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招摇,只是把它藏在袋子里,不显山不露水——同事人人皆有,有的已换了几代,哪还有炫耀的必要?只不过一次无意间接听电话,被一小丫头撞见,立刻大呼小叫起来:“哎哟,老周也赶上时代步伐啦!”听她这一咋呼,心头不由感到好笑:用一两样新东西,就是“赶上时代步伐”,那这个“时代”也未免太浅薄了吧,这个“步伐”也太好迈了吧。干脆,再也不躲躲闪闪,学年轻人的样儿,大大方方地把手机别在腰间,大大方方地接听来电,大大方方地往外发送信息。一切是那样的自然、正常,没有引来什么特别的关注——一个很普通的人,用上一件很普通的东西,能引起谁的关注呢?原先的“顾虑”只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相反,用上了手机,不仅确实方便了许多,而且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很自然地融入了“大众”行列。众人谈论手机等“时髦”话题时,可以大大方方地插上几句,原先那种莫名的孤独感消除了。回过头来想想,“赶上时代步伐”倒还有一定道理。
尝到买手机的甜头后,立刻马不停蹄,又买了两件心仪已久的东西——不过没买摩托车,只买了辆电动车。但电脑可是毫不含糊的正统的品牌机。
骑着电动车,感觉行进的节奏快了许多;敲着键盘,感到视野开阔了许多;打着手机,感到与外界的联系紧密了许多——配置了三件“新式武器”,精神放开了许多,虽没有“天下舍我其谁”的豪迈,但至少有一份“融入时代”的快慰。有鉴于此,我总想对我的朋友们说:社会尊老,子女护老,但自己千万不可倚老卖老,让“老”束缚住自己的头脑和手脚,新东西不断涌现,敢于尝“新”,大胆追求,方能自己解放自己,才能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其实,很多事情,不是时代抛弃你,而是你在脱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