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难伺候的女病人
作者:南广秀
心因性疼痛是没有明显躯体原因,而由精神因素诱发的疼痛。因其疼痛与躯体损伤产生的疼痛相似,故易误诊。心因性疼痛常见于有精神障碍的人,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妄想自己身体受到他人伤害而产生幻痛感;患癔病的人会产生癔病性疼痛。例如上述的那位女病人就是癔病患者,她所表现出来的是癔病性疼痛。可以说,心因性疼痛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心因性疼痛患者的个性是内向、沉默、敏感多疑、依赖性强、抑郁、焦虑、内心体验多等,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而形成不良情绪,但又不愿向他人诉说,而且往往借“痛”来表达他所遭受的不愉快或心灵创伤,以此引起他人的注意、同情和关心。
刑心因性疼痛病人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如焦虑、抑郁、疑病等,可以辅之药物治疗。在心理治疗上,首先消除他们对疼痛的紧张、恐惧感。病人往往会由于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根据,但疼痛又缠绵难愈,以为是衔了“不治之症”而悲观、恐惧。所以,首先可向病人明示躯体检查结果和心理致病的道理,使其放心,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治疗上可采用催眠暗示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消除因疼痛而产生的紧张心理,改善情绪,然后在深催眠状态下,医生对病人进行强有力的暗示以消除疼痛。也可用“安慰剂”来消除病人的疼痛感。“安慰剂”是一种无药效、无副作用、只产生心理影响作用的制剂。对心因性疼痛的病人,在运用暗示疗法和认知疗法的墓础上,使用“安慰剂”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