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谈谈保健刮痧疗法

作者:董为等




  刮痧疗法是植根于古老的经络学说,通过外力激发经络系统的控制作用,而使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妨采用保健刮痧疗法,借以疏通经络、活化细胞、排除毒素、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具体操作如下:
  一、刮痧 用边线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病人身体的施治部位上迅速刮动的治疗方法,称为刮痧疗法。
  步骤:①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②用边线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子油、花生油、豆油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反复地刮;③刮痧部位通常只有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④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每条长6-9厘米。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⑤应用较小的刮匙,在有关穴位处施术。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二、扯痧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手指扯起皮肤,以达到诒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扯痧疗法。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步骤:①部位选择:腹部(下脘、石门、天枢)、颈部、肩部(肩井等)、背部;②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③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④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⑤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三、揪痧 将中指和食指弯曲如钩状,蘸水夹揪皮肤,造成局部淤血。这种通过揪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称揪痧疗法。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故揪痧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步骤:①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②术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此时常发出“咯”的响声。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间,造成局部淤血;③一般在局部夹揪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如果病情较重者,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淤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四、挤痧 对因痧引起疾患,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互相挤压皮肤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步骤:①患者坐位或卧位;②术者用两手大拇指的指甲背在施治部位处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在刮痧过程中,还有补刮、泻刮和平补平泻刮法之分:补刮又称轻刮或保健刮,泻刮久称重刮或治疗刮。补刮与泻刮区别在于;力量方面,补刮力量轻,泻刮力量重;速度方面,补刮速度慢,泻刮速度快。平补平泻在力量和速度方面均介于补刮、泻刮之间,均用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