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活血祛瘀法治疗中风先兆
作者:宋海云
基本方 丹参25克,川芎15,克,桃仁15克,红花12克,赤芍15克。在治疗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临床表现,主要分为4型进行辨证施治加减用药。
肝阳上亢型 患者平素血压偏高,并随情绪的波动起伏较大,常伴有头痛头胀、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或眩晕耳鸣、手足麻木、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治宜活血祛瘀、平肝潜阳,基本方加珍珠母25克,川牛膝15克,黄芩9克,山栀9克,夏枯草9克。
肝肾阴虚型 患者头痛眩晕、耳鸣如蝉、腰膝酸软;五心颠热、少寐多梦、舌红、脉弦细数。治宜活血祛瘀、滋补肝肾,基本方加白芍15克,元参15克,禾冬15克,龟板20克?龙骨20克,牡蛎29克,牛膝18克,枸杞15克,首乌15克。
气虚血瘀型 患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面色无华、气短乏力或肢体、肌肉震颤,或视物模糊、舌质淡、脉细无力。治宜活血祛瘀、益气通络,基本方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桂枝9克,丝瓜络12克,甘草6克。
痰湿阻滞型 患者一侧肢体沉重麻木;眩晕、’胸伺泛恶、舌体胖、苔白腻、脉弦滑。治宜活血祛瘀、豁痰祛湿,基本方加姜半夏12克,胆南,星9克,茯苓12克,白术15克,炒枳壳9克,橘红9克,僵蚕,12克。
临证见阳虚者加肉,桂、制附子、杜仲、巴戟天,高血压甚者酌加山楂石决明、泽泻,淤血甚者酌加水蛭、三棱,麻木偏于上肢者加桑枝、天麻,麻木偏于下肢者加牛膝、天麻,麻木偏于面部者加僵蚕、全虫。以上方剂,每日1剂,水煎服。
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早有论述。明《医学六要》有“中风者,必有先兆,中年人但觉大拇指时作麻木,或不仁,或手足少力,或肌肉微掣,三年内必有中风暴病”的记载。笔者在临床观察到:中风病的发生,一般在数丹前就有临床症状,但因症状轻微,常不被患者及家属重视,以致造成“暴病”。中风的发病机理,其本在于肝肾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痰湿壅盛所致。究其演变结果均可造成邪阻经脉,血流阻滞而中风。中风先兆,其病理与中风同,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所以,治疗中风先兆依“治风先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而设,采用活血祛瘀为主。基本方中,丹参、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具有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使血液“浓”“粘”“凝”“聚”得到改善,恢复正常的脑组织供血量。
同时结合辨证分型,配以滋补肝肾、益气通络、豁痰祛湿等法以调节全身机能,所以对防止或推迟中风的发生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