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儿孙在哪家在哪
作者:陈君杰
我笑问:你的住房有多宽?几房几厅?答:70平方,两房一厅。几厕所?就一个嘛!内孙外孙总数多少?他们掐指一算:131连同儿女、儿媳、女婿,共23口,都来你家过年过节,你怎安排?睡要几床?宴设几席?都往哪摆?每人撒泡尿家里就得发洪水……他顿时语塞。
明知老王的感慨里有一半是自豪:儿孙兴旺,东西南北都有拥有他才子基因的后裔,爱去哪就去哪,谁人不羡?
我们这些花甲以至古稀老人,今时今日,常将家在哪作为话题感慨一番,因为,人到晚年,尤重儿女亲情。
记得,几年前,老杜先赴上海小儿子家过年,然后转至羊城女儿家小住,刚好那年我夫妇也在广州长子家过年。见面后,老杜便大叹一番:“唉!都说要‘常回家看看’,到底谁看谁来了?儿子们都说春节假期短,还要值班,剩下就那么几天,来回奔波时间不够,也太累,让我们轮番去他们那过年。一年北京,一年上海,一年广州,儿女怕累我们老的就不累?明年不出来了,就在普宁老家夫妻对酌,图个闲逸清静!”
我呢,则暗自庆幸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美国,路太远不能常去;一个在广州,我本无老马恋栈之癖,但因疼孙女,就长期驻扎长子家中了。老家倒是少回,少了些奔波。
而老朋友老王则对老杜无比羡慕:“他倒好,游了广州,又逛上海,更上了京城!我一辈子都没出过广东省呢!”我笑他,你最远就一个儿子在汕头,其他儿女都在本市境内,便叹奔跑之累了,还对老杜生出羡慕之情,你试着年年去跑跑看,把你累的!老朋友中,就你儿孙离得最近,都在近邻,有事随传随到,这福气厚重了!
触景生情,我油然想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支歌:“毛主席的战土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念及我两夫妻最疼爱孙女,故忽发奇想,原曲填新词:“孙女的爷爷最听孙女的话,孙女需要在孙女那儿安家。”或许我没大志雄心吧,人活着,年轻时该奋斗就奋斗,也奋斗过了;现在老了,能快活就快活,哪里快活就在哪里过,在哪里过哪里就是家。
依我说,其实,儿女大了,我们当爹妈的不管家安在哪,都有一条纽带与子孙们联结着,不即不离,不离不弃,千丝万缕,似断犹系。这纽带就叫:亲情。有亲情在,就有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