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期

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病吗

作者:徐济民




  在门诊中,经常遇到一些病人拿着心电图报告单来问医生:“窦性心律不齐是心脏有病吗?”有的病人甚至认为这是很严重的病,终日惶恐不安。其实,并非如此。
  心脏日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形成有节奏、有规律的跳动,这种连续心跳的过程,医学上就叫做“心律”。
  正常的心脏,在右心房入口处的窦房结(心脏发放激动的司令部)发出冲动,一方面传到左心房,另一方面传到房室结。冲动在房室结部位有一个短暂的生理延搁(大约为0.05秒),继而进入房室束及其分支,最后迅速经心肌传导纤维而到达心室肌,引起心室收缩。此后经短暂的调整(舒张期)再重复进行下一次的激动过程。
  正常成人窦房结每分钟可自动地、有节律地发放冲动60~100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如果由于迷走神经张力的变化而使窦房结发放的冲动不规则,以致心跳时快时慢,则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一般来说,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两类: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其特点:①心率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由于肺泡扩张,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经,使心率加快,呼气时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可使心跳减慢;②屏气后心跳加快,可使心律不齐现象消失;③运动后或服用阿托品后引起的心率加快与心律刁;齐现象是暂时性的,一般在停止运动后或停药后即可消失。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平时较常见,多发生于心肌正常的儿童及青年,而成人较少见。一般没有症状,不影响人体健康,无重要临床意义。因此,不需要治疗。
  2.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其特点是心率时快时慢,与引呼吸无关。老年人尤其是有冠心病的病人容易发牛。应注意这种病人有无胸闷、心悸、气短等其他不良的感觉。必要时,可进行超声心动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等相应的特殊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是否有心脏病。如是因心脏病引发的窦性心律不齐,应及早治疗。此外,使用洋地黄或吗啡也可引起窦性心律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