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4期
合理使用补益性中药
作者:高 强
补气药 主要用于气虚症状,如少气懒言、动则喘息、易出虚汗、四肢无力、大便溏泄、食纳不佳、脘腹虚胀等。常用的药物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甘草、山药、扁豆、饴糖、黄精等单味药。传统补气方剂有四君子汤、生脉散、补中益气汤等。
补血药 主要适宜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苍白且伴有眩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者,妇女可见月经不调、色淡、量少、闭经等血虚症状。常用的药物有熟地黄、当归、白芍、何首乌、阿胶、桑葚、龙眼肉等单味中药。传统补血方剂有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
补阴药 适合于阴虚证,其症状主要
是干咳、少痰、咯血、虚热、烦渴、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眩晕耳鸣、潮热盗汗。常用药有麦门冬、玉竹、百合、石斛、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等单味中药。传统补阴方剂有六味地黄汤、大补阴丸、虚潜丸等。
补阳药 主要适用于阳虚证。症状有恶寒肢冷、阳痿早泄、滑精遗尿、腰膝酸痛、不孕不育、手足痿软、小儿行迟等。常用药物有鹿茸、杜仲、淫羊藿、巴戟天、仙茅、锁阳、肉苁蓉、补骨脂、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蛇床子等。传统补阴方剂有肾气丸、右归饮等。
服用补药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不可滥用补药,因补药并不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万灵良药”,各种补益剂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用之恰当,可以治病救人;用之不当,或无病乱用也可引起副作用;②外邪未尽而体质偏虚者,不可过早单用补益药,以免误补益疾,留邪为患。此时应采用扶正祛邪的办法;③滋补药物性多粘腻,不易吸收,对脾胃功能低下的患者,应慎用滋补剂。必要时可酌加健脾开胃药,如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等;④根据不同症候,区别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当的补药;⑤补药的炮制方法不同,其补益效果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症状,使用不同方法炮制的补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