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走不出自己画的圈

作者:李宏图




  故事一:洗手要洗遍
  
  李女士今年32岁,在某银行工作,她的家人这样描述她的状况。
  “大约从两年前开始吧,她也不知怎么了,洗澡的时间特别长,别人洗个澡最多也就二三十分钟,她一洗就是两个小时,一次能用完一块肥皂。”
  “每天洗起手来就更离谱了,每次都要打8遍肥皂,如果在她洗手过程中谁干扰她一下,忘记是第几遍了,她于脆重新再来8遍。平时干别的事都好好的,就是洗手、洗澡的时间特别长,我们实在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两年多这样的经历如同噩梦一样,李女士后来告诉医生,她一想到洗手就恐慌,甚至有时候不敢回家,因为一回家就要洗手,虽然知道痛苦,但她控制不住自己,就是觉得脏,一次又一次地洗,有时候手都洗破了,洗着洗着自己就哭了。
  李女士是典型的强迫症。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强迫症状:反复看煤气是不是关了,停车走出去没多远就在想车门是不是锁了,虽然没有必要但总是不放心地一次又一次检查。这种人平时谨慎、小心,但如果有强迫症状让你感到很痛苦,影响到了工作和生活,那就是心理疾病,是强迫症了。
  李女士接受了药物加心理的治疗后,现在已经好多了,基本上洗澡在45分钟左右。医生告诉她,“凡是你觉得痛苦的、别扭的,都是不对的。”她有时洗着洗着想起这句话,就停下来了。能够停下来,就会有了种心录解放的感觉。
  
  故事二:找不出病因的骨质疏松
  
  常女士今年45岁,是一家国企的财务处长,工作很出色,但她有一个问题几乎周围的人都知道:二十多年了,她一直说自己患骨质疏松症,到处看病,从来没看好过。她说也就是二十刚出头的时候,有一次她觉得全身酸痛,就去做风湿病的检查,查不出问题。一个医生随口说了一句:不会是骨质疏松吧。她当了真,连忙拍片做检查,还是没问题。
  从那以后,每到天阴下雨她都会有疼痛的感觉,再三检查还是没伺题,于是她开始到全国各地求医。后来武汉的一位医生在接诊时说,可能有一点点骨质疏松吧。她便把这句话当成了最好的论断,开始吃各种各样的药治病,一治就是二十多年。觉得自己有病,就是查不出来,治不好,常女士逢人就说,她生活得很痛苦。
  这样一个工作出色的女性,没有人觉得她的心理有疾病。心理医生将这种情况叫做疾病恐惧症。疾病恐惧症很普遍,在国际止有这样一个公认的调查结果:在内科的门诊中,有1/3是正常的有病来就诊的,有1/3的就诊者放大了病痛,还有1/3则完全是主观感受到了病痛实际上没有生理病痛,而是心理疾病。
  常女士就是这种情况。后来经分析,她对婚姻不满,无法面对,但又找不到解脱的方法,所以她就需要注意力的转移,工作非常敬业,所以事业很好。另一方面,她在生活中找到了骨质疏松症,这几乎集中了她所有业余时间的注意力,她内心的冲突就这样转移了。
  对于常女士的治疗结果,医生用了“顿悟”来形容,她现在已经完全好了。常女士说是两句话点醒了她,“你是用骨质疏松为半径给自己的人生画了个圈,在这个圈里走来走去,不能快乐、不能正视、不能调试。”“二十多年了,你说自己骨质疏松,可它并没有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啊,你没有必要生活在痛苦当中。”
  
  故事三:随时感觉会死
  
  这是一个在深圳已经有多个案例的病症,叫惊恐发作。这种病的症状是经常夜里发作,头晕、出冷汗,极度紧张地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了。打120急救,到医院看急诊,也就是心率快一些、血压高一点。这种情况在深圳各家医院的急诊和120都有多例。它还有今特点是病人半小时自然缓解,往往是吓得半死来,若无其事走。
  尹先生今年47岁,当过兵,当过公务员,后来下海,现在企业做得很成功。从40岁开始,他已经因为惊恐发作住过5次院了,半夜叫120就更是多次了,白天也惊恐过好几次。
  这种症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他的工作租生活。如果出差,他一定要派人先踩点,看看哪家宾馆离医院比较近,打听清楚路线,以防万一。平时他不敢开车,不敢上高速,理由是万一病了找不到出口怎么办?
  在很长时间里,家里人都以为他得了心脏病,可是每次检查都说没问题。
  几经折腾,尹先生总是生活在恐怖当中,安排什么事情,参加什么活动,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如果突然发病可不可以应付。最终,他决定做心肌活检,彻底查清病因。
  对于心肌活检,家里人都比较慎重,他的岳母建议去医院看看,会不会是心理上有问题。
  心理医生说,这是典型的精神疾病,它更隐蔽,因为惊恐发作本身也是生物学问题。其实治疗非常简单,确诊后开了对症的药品,每天也就十几元钱的药,让病人知道这是心理疾病而不是心脏问题。
  
  专家:认识它,才能帮助他
  
  一个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社会、生理、心理三个方面造成的,所以治疗心理疾病也要从这三个层面着手。而就目前来讲,社会上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很不足,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即使自己知道有也不愿意告诉别人。面对心理疾病患者,周围的人群或者有歧视,或者没有关心,而想关心他们的人,往往也找不到正确的方式。
  在上面的几个事例中,都是他们的亲人劝说患者看心理医生的,他们也得到了周围人的关爱和理解。如果没有这些,没有整个社会的理解,心理医生纵然有再高的医术也无能为力。
  可以说,心理疾病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事,消除对它的偏见,增加对它的认识,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也才有机会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