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吃啥补啥

作者:迟 凝




  “吃啥补啥”。麻二的这句口头禅本来没有什么新意,但麻二说这话时的脸总时不时在眼前闪现。生动的目光、丰富的表情、多余的精干、狡黠和真诚全写在这上面。
  麻二住在城市东郊的牡丹花园。麻二在小区里有许多称呼,有人叫他“美食家”,有人称他“营养师”,但大多数人喊他“食疗家”。在贵族学校读小学六年级的小男孩告诉爷爷这名儿没时代特色,应该是“食董”。
  麻二没学过医,也没学过厨师,但他见多识广,博览群书,过日不忘。比起那些读死书和死读书的,麻二真伟大。
  麻二时常转悠在清晨小区的公共地带。有出门买菜的主男或者主妇,麻二就热情地告诉人家,贫血的要多吃鸭血猪血韭菜;双腿乏力爬不动楼的要多吃猪蹄牛筋;“下身”力不从心的就大吃鹿鞭牛鞭;脑子不够用的则多吃猪脑。常跟妈妈买菜的邻居小女儿说,我胆子小,举手回答问题的胆子都不够,你可要多买狗胆煮给我吃……
  某天清晨,牡丹花园十八栋的太婆洗脸拧毛巾时拧断了腕骨。只好去医院。刚到门口,就让正笑着的麻二照面上了。太婆有些惭愧和委屈,还是麻烦你给些建议吧,不上医院不行吗?麻二先将笑容拽了回来,再翻看了一下太婆的手腕说,这是你长期缺钙、骨质疏松惹的事。还有的人打个喷嚏,或者咳声嗽,或者一个热烈的拥抱,就会造成骨折呢。这并不是抱你的人用了多大力气,而是缺钙了,缺钙的骨质就像苏打饼干,一挤一压就有裂缝了。
  “还得上医院。”麻二很肯定。
  “那要多少钱?”太婆也实在。
  “这是医院的事。”
  “你不说吃啥补啥吗?”
  “那么就缺钙补钙。”
  麻二忍不住又笑了,觉得这不像是看病,像双边会谈。
  太婆也讨好似的笑了笑,笑时麻二又像领导一杆讲话了,富含钙的食物,一类是土特农产品,像猪骨头、牛奶、豆类、海产品等,听说小虾带壳吃最好;另一类是精加工的保健食品,比如钙片、蜂皇浆等,这类食品含钙量最高,只是不易被吸收。
  太婆媳妇说,还是多啃猪骨头,多喝骨头汤吧,我们才消费得起。
  太婆在媳妇的陪同下去了医院。麻二乐颠颠地去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