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

自测血压不准的原因

作者:康春兰




  许多高血压患者为了量血压方便,自己购买血压计放在家里随时测量。测量血压虽是一项较简单的技术,但少数患者由于操作不规范,所测血压数值与实际血压相比常常出现误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病人的血压情况。造成血压误差有以下几个常见原因:
  测量血压前没有静坐休息 安静的环境可以使患者感到舒适放松,所以,测量血压前应该静坐休息10分钟,此外,每次测量血压的基本体位应该相同,以便于比较。
  上臂和心脏没有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采取坐位测量血压时,双脚应平放地面,背靠椅背,桌椅的高矮要恰当,上臂裸露,肌肉放松,手臂平放,手心向上,上臂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上。如果上臂位置过高,测量的血压值就会偏低;如果上臂的位置过低,测量的血压值就会偏高。如果是卧位,也要使上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
  测量血压“一锤定音” 测量血压应该反复多次,取其中的稳定值为实际血压。不少患者测量血压是“一锤定音”,因此,就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血压所造成的假象,使血压出现误差。测量第一次时,数值经常偏高,而第二次第三次的数值一般来说比较稳定。应该在放气后休息30秒以上,再重新测量一次。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即为测量所得的血压值。
  听诊器头放的位置不正确 许多测压者在捆好袖带后,并不是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然后再放听诊器头,而是估摸着找个听诊位置。因为偏离听诊点;听到的血压变音和由此作出的诊断,就难免不出误差。同时每次测量应该将袖带中的气体放尽,否则血压值会越测越高。
  测量血压时水银柱打的太低 如果测量血压时只打到170~180毫米汞柱,这时虽然听诊器内可能无声了,但是,有可能是心律不齐患者两次心跳之间出现较长的间歇。
  放气的速度不恰当 按规定应在阻断血流听不到动脉搏动音后,再缓缓放气减压,使水银柱徐徐下降,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一般来说,放气的速度以每秒水银柱下降2~3毫米为适宜。放气速度过快容易使测试者反应不及,发生误差:放气的速度太慢则容易使前臂淤血,造成舒张压读数增高。
  每天测量血压不固定时间 最好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血压,比如每天早上8点测,这样有利于比较血压的高低,找出血压波动的规律。除了固定时间外,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自我感觉随时进行测量。
  血压计放的位置不合适 血压计水银柱的上端应该处于被测量者眼睛的水平位置,以便于看得清楚,最好不要让被测量者看到水银柱的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