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老郑为何憋、闷、堵、胀

作者:王有国




  郑60岁按时退休了,但他总认为自己的身体还好,不想待在家里,便应聘临时到一家公司做些维修工作。对工作尽心尽力、任劳任怨是他的本色,现在对临时工作也是不遗余力。半年下来,他有时觉得力不从心,特别干点重活时,总觉得胸闷、憋气。他跟老伴说,这临时工可比以前上班累多了。老伴劝他别干了,咱又不是缺钱花,起码应该到医院去检查检查,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可老郑就是心里不服,难道刚过60就有毛病?他只去做了个心电图,正常,就继续上班了。他认为干点活就胸闷、憋气是缺少锻炼。于是他更加倍的“锻炼”自己。
  5月下旬,最热的那天气温达到32℃。老郑在维修间憋闷得厉害,想出来喘口气,凉快凉快。可他的心口堵胀感突然变成了剧烈胸痛,仅仅1—2分钟就把他痛出了一身冷汗。同事们看他面色惨白,呼吸急促,知道情况不好,立即送他去了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心绞痛、广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他的三条主要冠脉分支几乎都堵塞了 75%以上。经过一周的抢救,才脱离了危险。
  有人会问:老郑的心肌梗死怎么这么突然?人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心绞痛并不一定都是“绞痛”
  
  人们都听说“心绞痛”如何剧烈、恐怖、难以忍受。似乎给人一种错觉,胸痛不剧烈,就不是心绞痛。实际上,临床所见许多心绞痛并不那么典型。像老郑这样,以憋、闷、堵、胀感觉表明心肌严重缺血的为数不少。其实,憋、闷、堵、胀就是心绞痛的表现,是不典型的心绞痛发作,也可以说是心肌梗死的先兆。人们不要忘记,胸部憋、闷、堵、胀,很可能就是心绞痛及早期心肌梗死的表现。美国斯坦福大学心脏科一教授在他的论文中指出,美国亚裔在心肌供血不足时,并不像白人那样有明显的胸痛感,而只是疲倦、气喘、心跳加快而已。他把这些称为“无声的警讯”,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心绞痛并不一定都在胸前
  
  老郑劳累后感到心口堵胀感,那也是异位“心绞痛”的一种表现。临床上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可表现出不同位置的异位“心绞痛”。有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表现为“牙痛”“嗓子痛”;有的后壁心肌梗死表现腹痛;还有的广泛心肌梗死表现“上肢疼痛”“坐骨神经痛”等。老郑的异位痛倒没有那么远,仍限于上腹部,是应该想到的。
  
  ▲心电图没问题不能排除冠心病
  
  有些已较为严重的冠心病病人,常规心电图检查仍正常,甚至没有胸闷气短的症状。这时最好做一下运动实验或动态心电图,或许会发现“心肌供血不足”的蛛丝马迹。必要时应做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
  
  ▲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劳累有关
  
  学术上有一个名词叫“劳力型心绞痛”,就是指患者在安静休息时不会感到身体不适,但在走路、爬楼梯、上坡或做其他运动时或生气着急时,心脏负担加重,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感或疼痛。理论上讲,人体活动、运动和劳动,心脏耗氧量增加,缺血就会加重,自然会诱发心绞痛。实际上已被大量的“过劳死”病例所证实。大家都知道,60岁的麦当劳董事长坎塔鲁波猝死在他的岗位上;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因连日超负荷工作心脏不能承受,猝死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而28岁华裔工程师尼古拉斯·吴猝死在旧金山的马拉松长跑中。而近日巴勒斯坦领袖阿巴斯,在连续访美、会谈等奔波之后,感到疲惫、乏力、胸闷,在约旦及时检查发现急性心梗征象,立即做了冠状动脉手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这些都从正反两面告诉中老年人,应避免过度劳累,以防心脏突发事件发生。胸闷,胸痛,感觉心脏紧缩,心口像压了铅块般难受,背部有放射性疼痛,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种症状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心脏病,但是近年来医生却发现许多病人在接受了相关检查后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
  
  镜头一
  
  王颖是南京某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值都很高,认为像她这样的人应该有大把的公司抢着要她,但现实是残酷的,从大四寒假开始,她就奔波在各大人才市场,可是除了两三家小公司发来了面试通知外,她一无所获。看到许多成绩不如她的同学,都落实了单位,她的心情越来越烦闷,本来很能和同学打成一片的她,现在却时常为一些生活琐事与别人发生冲突。直到一天,她又一次与室友发生口角的时候,突然间觉得透不过气来,心怦怦地乱跳,最后因怀疑患有心脏病被家人送往医院,经过医生诊断王颖患了心脏神经功能失调症。
  
  镜头二
  
  20多岁的刘先生,是一家IT企业的行政总监,一次在年终总结会议上被公司老总当众斥责了一顿,刘先生羞愧难当。后来,刘先生一在公共场合讲话,就出虚汗、头皮发麻、心脏紧缩,背部有放射性疼痛,好像心脏病要发作一样,特别难受。可到医院检查,心电图正常,心脏没什么器质性的病变。但他的心理负担很重,晚上经常失眠,吃了好多药都没什么用,他的父亲就患有心脏病,他觉得自己也得了心脏病,来到医院诊断,医生却说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