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能随意改变药物剂型吗

作者:汪宗俊




  证有表里,病有缓急。正因为这-样,对症治病的药物剂型自然各不相同。例如,治疗急症要求疗效迅速,药物多采用针剂、冲剂、汤剂等;治疗慢性病则希望药效缓和、持久,通常使用片剂、丸剂等;如果患的是皮肤病,则大多采用擦剂、药膏之类。
  不同药物因为性质不同,也要求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像胰岛素、链霉素等在胃里容易被破坏,而酒石酸锑剂对胃具有刺激性,因此需要将它们制成针剂来使用。有的药品中含有毒成分,需要将其制成蜂蜡丸,既可防止药物的副作用,又能延长药物的作用,如含有水银等有毒成分的三黄宝蜡丸。有些药物很不稳定,遇到空气、水分和光线,容易发生分解、变质,使药效降低,因此,需要将这些药物与外界隔绝,通常是用包衣将它们保护起来。也有的药物本身具有不良的气味,如果直接服用的话,会引起病人恶心、呕吐,或者口感不舒服,如胎盘片、盐酸小檗碱(黄连素)片等,需要借助包衣掩盖。
  然而,由于对剂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有些人服用药物时,喜欢自作聪明,随意改变剂型。殊不知,这样会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
  分割服用包衣片根据不同的要求,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包衣片,如糖衣片、肠衣片等。糖衣片一旦破裂,便失去了其特定的保护、遮昧、隔离等作用。肠衣片可保证药物在肠内溶解和发挥作用。像红霉素和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肠衣片,若被弄破了外衣,造成片心外露,服用后,前者遇胃酸会受到破坏,从而降低或失去了疗效,后者则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使病人感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乃至胃出血。
  舌下含片改口服有的人嫌舌下含片时间长,作用慢,又麻烦,便一吞了之。这样做会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就拿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片来说,含于舌下,能在唾液中迅速溶解、扩散,经口腔黏膜的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只需2~5分钟即可奏效。如果将硝酸甘油片吞服,不但吸收慢,而且还会被胃肠道和肝脏破坏,其疗效仅为吞服给药的10%。
  口服药用于阴道生活中,有些人的想像力很“丰富”,将甲硝唑片(灭滴灵)、制霉菌素片或复方新诺明片(复方磺胺甲硝唑片)置于阴道内,用来治疗阴道滴虫、真菌感染。由于这些药片是口服制剂,不含发泡剂,在阴道中很难崩解释放,自然疗效甚微,有时还会出现副作用。至于将上述片剂先研成粉末,然后用于阴道,那就另当别论了。
  胶囊剂倒出冲服这样做,不仅使药物失去了胶囊的遮味作用,而且还会弄巧成拙,影响到药物的疗效。如新型的缓释胶囊,内装不等速释放的药物颗粒,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开来,能像接力棒一样,使体内药物浓度稳定,作用持久。若将其从胶囊内倒出服用,就会破坏原有的比例,必定要影响到药物疗效。
  针剂改为口服或外用不少人以为针剂质量高,要求严,改为口服或外用肯定不成问题,疗效会比一般口服药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由于针剂直接注入人体,所以剂量比口服小。也就是说,”口服针剂难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例如柴胡针剂、鱼腥草针剂,毫升仅相当于药材1克,口服后受胃肠道酸碱度和消化酶的影 响,剂量还要减少,自然难以奏效。也有人将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针剂改为滴眼液,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眼睛非常娇嫩,滴眼液有其特殊的标准,尤其在渗透压与酸碱度方面,都比针剂要求高。
  目前有些人口服庆大霉素针剂来治疗肠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疗效。这是由该药特性决定的,而与针剂无关。因它具有较高解离度,在肠内难以被吸收,可保持较高浓度,从而发挥抗菌作用。但以此例推而广之,则不足取。况且已有庆大霉素片开始供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