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魏先生的心病

作者:马志国




  “我非常苦恼,妻子和母亲老是闹矛盾,我夹在中间,让我好为难,常欲哭无泪。”周六晚,在心理咨询专线上,50多岁的魏先生向我倾诉着他的满腹苦水。
  “我十几岁的时候母亲就给我定了亲,那时妻子也是十几岁。十来年后我们结婚了。可是婚后,妻子整天和我说,你妈这不好,那不好。要说我母亲也有毛病,总是给我妹妹们今天拿点这个,明天拿点那个。我对妻子说,别把这些事当回事,反正你有吃、有喝、有用就行了。母亲也整天和我说,你媳妇这不好,那不好,和我拉着个脸。那天,母亲又向我告状,我说,您别说了,这一切不都是您造成的吗?我够苦的啦!就这样,回家我面对的就是三件事:一是要钱,她们都向我要钱;二是干活,重活脏活都等着我;三是受气,她们都很委屈,都拿我当出气筒。
  听着话筒里一声长长的叹息,我很理解他的心情。但我意识到他面临的家庭困扰,似乎并非简单的婆媳关系问题。婆婆看中的媳妇,又经历那么多年“考验”才娶进家门,婆媳之间应该是比较相容的,至少是相互比较认同的,怎么会有太大的冲突?为了证实我的推测,我引导说:“你认为妻子是怎样一个人?”
  “要说她这个人,我委屈了半辈子!”魏先生不吐不快地说,“她是个文化素质不高的女人,整个一家庭妇女,见识短。我根本就看不上她。结婚几年后,我想过离婚,但是,想到孩子,还是算了吧。就凑合着过吧!但是,没想到越来越不行。她对我母亲不好、对我不好,也就罢了,可她对孩子也没好气。我确实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我想,等孩子们大了,老人去世了,我就出家。我确实没办法了……”
  我的推测得到了证实,他们婆媳矛盾的背后果然是夫妻关系障碍。于是我引导说:“这样说来,你妻子也没有在婚姻中找到幸福,是吗?”
  “不知道。”他沉思片刻说,“反正我没有做对不起她的事情,我是尽了责任的。”
  看来,魏先生很少考虑妻子的感受。这正好让人看清了他们夫妻关系障碍的心理原因。于是我分析说:“你也许尽了很多做丈夫的责任,给了妻子吃的穿的用的,但唯独没有给她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理解。由于你的‘自我中心意识’很重,只顾及自己的痛苦,而且把自己的痛苦归罪于妻子。于是,对妻子就更看不上眼了。但是,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一个对家庭有责任感的男人,怎么好过分地挑剔妻子?于是,你不知不觉间启用了心理防卫机制。潜意识里你对自己行为的动机重新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她对老人和孩子都这么不好,我怎么喜欢她?这能怪我吗?再有,你在外面当惯了‘首长’,在家里不自觉地还会有这样的心理期待。在人际心理学上这叫‘角色固着’。可是,再拿丈夫当回事的妻子也不可能总是把丈夫当‘首长’。静下心来想一想,要钱不找你找谁?重活脏活不归你归谁?娘俩有点心里话不说给你听说给谁听?你说的这三件事不也是情理之中吗?”
  魏先生久久地思索之后大悟:“是,是这个道理。该怎么办呢?”
  “首先进行认知调整。”我开始进行心理辅导:“决定人的情绪积极还是消极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有时候,在同一情况下,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事情就会很美好,没有哪一桩婚姻是纯客观的完美,就看你怎样去理解婚姻。以心理咨询师的眼光看,我不反对离婚。但是,既然不想放弃,那么你就该在不完美的婚姻中尽可能多的寻求幸福,这才是智者。没有人能够赐予我们幸福,真正的幸福都是用自己的心灵发现的。怎样发现属于自己的婚姻中的幸福?当然是睿智地调整自己的认知评价系统,让自己换个角度看问题了。”
  “其实我妻子也有优点。”魏先生已经开始尝试认知调整了。 “再有就是心理换位。”我说,“一旦你能设身处地地从妻子的位置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就会对妻子有了较多的理解。你们的婚姻确实经历了很多不幸。但是,不论什么原因的婚姻,任何不幸都是双向的,婚姻的痛苦一定是双方共同品尝的。作为一个女人,丈夫根本看不上自己,在婚姻中不也是很不幸吗?连自认有素养写文章劝世喻人的男人,你都没有找到更好的出路,又怎能期望她更理性地来面对不幸的婚姻?她的困惑、不满、痛苦,除了对家人表现,又能怎样排遣,怎样宣泄?”
  魏先生静静地听,我继续说:“既然自认很有素养,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来积极营造婚姻?再说,走过中年就是老年,这个世界虽然很大,但真正能够与你相濡以沫的人只有你的妻子,怎能不好好珍惜自己的婚姻?”
  “谢谢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魏先生终于有了一份平和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