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前臂鼓包,是气?是瘤?还是肉?

作者:徐栋华




  一天上午坐门诊时,遇到两位病情看起来颇为奇怪的病人。
  先看的那个叫牛大力,是位小型轧钢厂的工人,年轻壮实。一进诊室,他就伸出右前臂让我看。他说前几天操作机器,眼看要出事,紧急中猛拉机器上的刹车把手,伴着一阵疼痛,前臂忽然鼓起个“气包”。检查发现,当他用力握拳时,前臂即鼓起一个杏子大小的包块。摸上去不软也不硬。肌肉放松时就变小,接近消失。
  第二个病人叫马有财,是家小商店的老板,年纪也不大。他说,左前臂原来有个包块,在一家诊所开刀切除后,突然又复发了,比原来的还大。我看他前臂放松时有个包块,也有杏子大小,摸上去比较软,按压上去他说不痛。我问他当初开刀医生是否将切除肿块给他看了。他说医生拿给他看过,浅黄色的一团。后来做了病理切片,报告是脂肪瘤。我让马有财用力握拳,看包块是否鼓起增大。令人奇怪的是,与牛大力不同,此日抱块反而变小,接近消失了。
  牛大力请求我用注射针穿刺,将“气包”里的气放出来。马有财想请我开个证明,说给他开刀的诊所不负责任,包块没有切除掉,是医疗事故,准备打官司。
  我告诉牛大力,他右前臂那个包块是肌肉,里面根本没有气,穿刺不出来。我告诉马有财,他左前臂那个包块并非脂肪瘤复发,也是肌肉。
  既然都是肌肉鼓出来的包,怎么表现不一样呢?一个是用劲收缩时出现,一个是放松休息时出现。一直在旁边随我看病的实习医生小陈提出了疑问。
  我说,你复习一下肌肉的结构就知道了。随后作了简要解释。
  肌肉是关节活动的动力。四肢肌肉通常超过关节附着于骨骼,收缩时带动关节活动。肌肉外面包着深浅两层筋膜。浅筋膜较厚,紧贴皮下,大多是脂肪。深筋膜较薄,厚同纸张,颜色发白,但相当致密坚韧。
  牛师傅在小厂上班,机器是旧式的,操作起来很费力,加上维修不好,拉刹车把手就更加费劲。那天用力过急,前臂肌肉中有一块比较粗壮的被完全拉断了。此后当前臂用劲时,肌肉近侧断端就缩成一团,在皮下鼓起来。
  牛大力也听懂了,说:“我原来也纳闷,手臂怎么突然起个大包?就是生疮长瘤,也不是眨眼工夫啊!所以我以为是气包。”
  小陈说:“这儿又不通肺,哪来的气啊。”
  “既然不是气,放不出来,怎么消得掉呢?”牛大力问。
  我说:“请陈医生马上给你开住院单。开一个小刀,将拉断的肌肉接上,包块自然就没有了。而且将来做事,前臂力量也不受影响。”
  牛师傅同意了。
  牛师傅的住院单好开,马老板的证明可不好写。
  我告诉马有财,既然你拆线时包块没有了,当时你自己还亲眼见到切下来的瘤子,并做丁病理检验,肯定是切除了。即使复发,绝不会那么快,一夜出现。这个包块,是正常肌肉。
  “正常?你们膀子上的肌肉怎不鼓出包来?”马老板对我的解释很不理解,不客气地反问道。
  我耐心解释:“你前臂上的脂肪瘤是在浅筋膜,切除时可能将紧贴着的那层深筋膜切开了,没有缝上,或虽缝上了而你术后没听医生的话,前臂过早用劲活动,使它又裂开了,形成一个小豁口。前臂靠近肘关节部位,肌肉丰厚,深筋膜包不住裹不严,放松时就从薄弱的小豁口鼓出来。而当前臂用劲时,肌肉拉直,包块就消失了。”
  听了我的话,马老板脸色渐渐好看一些,说:“老医生说的有道理。我原来的瘤子,不管手臂用劲不用劲,是一直都有的。现在放松时才有,用劲时就没有。不能冤枉医生。实不相瞒,我手术后第二天就偷偷跑回家。见店里进货卸饮料,就帮助老婆搬了几箱,好像听见伤口处有‘咯嘣’声。拆线时外面好好的,想来是里头缝线崩断了。唉,现在生意难做啊。小本经营,哪能事事都请人呢。”
  听他这样讲,我也颇同情,说:“你现在这个病,叫肌疝。还得破费几个做手术,修补深筋膜。要是不修补,就怕不知道什么时候,肌肉从小口子里鼓出来缩不回去,卡住了,发生坏死,引起剧烈疼痛。手术不大,安全有效,花费也不多。”
  马老板说:“既然如此,我回去商量一下,安排好生意,过几天就来做手术。”告辞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