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莫让MP3成为听力杀手

作者:黄文霞




  最近几天,好朋友李娇的女儿小心经常说自己耳鸣、听不清楚,到五官科检查,又没发现耳道有什么损伤。李娇十分着急,想让我帮忙查找一下原因。
  当我星期天见到小心时,只见她正在听MP3,我说:“能让阿姨也听听吗?”小心把耳机递给我。耳机还没挨着耳朵,里面的声音就扑面而来。当我把耳机戴上,里面正播放着《两只蝴蝶》,那声音真有点震耳欲聋。我强忍着听了一会,摘下耳机,耳朵里“嗡嗡”发响,头昏脑涨。
  我问小心:“你怎么把声音开这么大?”小心说:“这歌多好听呀!”到这时我明白了,小心耳鸣、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就是MP3。一听说是MP3惹的祸,李娇一脸茫然。我知道她不明白是什么原因,就解释道:“声音是一种波,它也有一个频率,频率的快慢决定声音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而频率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也就是音量。国际上用分贝来计音量的值。一般来说,音乐对人体是有益的,噪音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
  这时小心在一旁接过话问:“阿姨,那噪音到底都有哪些危害?”于是我认真解释道:“长时间置身于噪音环境中,对人体的伤害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胃肠不适、食欲不振、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等;心理上的,比如会紧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交谈障碍等。但最重要的是对听力的影响,轻度的会造成暂时性听力损失。如从噪音很大的环境中出来,你的耳朵会嗡嗡发响,别人说话时你听不清楚,你说话时别人会觉得你说话的声音很大。这就是暂时性听力损失,不过经过几十分钟或更长时间的休息,症状会缓解。而长时间在噪音下工作或生活,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简单地说就是耳聋,并且是不可逆转的。”
  听我介绍到这里,小心吓得朝我一吐舌头做了个鬼脸。不过她很快就若无其事地说:“阿姨,你说的是噪音,我听的是音乐,声音开得也不十分大,肯定不会有你说的那么严重的后果。”
  我说:“不然,有研究表明,声音超过60分贝,无论是噪音还是音乐,都有损听力。加之,戴耳机听MP3,外耳道处于封闭状态,声音进入内耳道后没有缓冲和回放的余地,对听力也是有很大伤害的。”
  小心不以为然地说:“这怎么会呢?”
  我说:“咱们先来看一下,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后,进入内耳。内耳有一个耳蜗,耳蜗内充满了液体。这些液体将声波传递给耳蜗内的听觉细胞,再刺激神经,传至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人的听觉细胞由内毛状听觉细胞和外毛状听觉细胞组成,共有2万—3万个。这些细小的毛状细胞非常灵敏,当它们暴露在响亮的声音里时,它们会弯曲或伸直。如果是噪音,就会使这些细胞发生扭曲变形,刚开始的时候,经过休息这些变形的毛状细胞就会弹回去,恢复它本来的形状,这就是暂时性听力损失。如果这些细胞长时间受到损伤,它们就会永远失去弹性,不能再恢复了,这就是永久性听力损失。刚才阿姨讲了戴耳机听MP3,外耳道处于封闭状态,声音进入耳道后没有缓冲和回放的余地,会产生很强的声压。这种强声压集中传递到薄薄的耳膜上,会引起听觉器官的异常兴奋,内耳耳蜗内的毛状听觉细胞就会剧烈弯曲或伸直。如果这样长时间听MP3,毛状细胞也会发生扭曲变形,从而会导致听力下降。”
  李娇听到这里时说:“小心就是买了MP3后听力才有问题的,看来得把MP3给她没收了。”我说:“简单的没收也不对,高科技层出不穷,MP3用起来确实方便,但只要注意听力的保护,把音量开到合适的位置,不要长时间听,让听觉得到合理的休息,MP3就会从听力杀手变成青年人的好朋友。”
  小心听了高兴地说:“明天去学校,我就给同学们讲一讲,让大家合理使用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