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金色的夕阳

作者:兰云峰




  汤伯在小区路口摆修鞋摊是我们都没想到的,就像没想到市长会坐公交车,市委书记会亲自去买菜。汤伯修鞋是免费的我们倒不惊讶,退休数年已近古稀的汤伯衣食无忧,儿子的生意如日中天,女儿的孝顺更是有口皆碑。莫非鳏居的汤伯想修鞋玩?在日落西山仍要散发余热?或者人老心不老想干点事?
  修鞋摊是春天摆出来的,摆在一棵发辫依依的柳树下。塑料小方凳,锃亮的补鞋机,盛着胶皮、鞋钉和针线的小木箱,以及一块赫然入目的“免费修鞋”的牌子。刚开始,来修鞋的人少,一天没有几个,汤伯不急不躁,在嘈杂喧嚣声中读报,或者一脸平静地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问路便起身热情指点,看到孩子们在马路上疯打就把他们笑骂回来。
  渐渐地,来修鞋的人多了,汤伯便忙碌起来,钉鞋掌,补鞋帮,忙碌的当口与人拉拉家常。生活/顷当逢着喜事的欢声笑语的,汤伯也乐呵呵地笑,像自家的喜事;心头系着疙瘩搁着挠心事的,便长吁短叹一脸悲戚,汤伯就和言劝慰,说得人心里暖意融融。鞋修好了,人们习惯性地掏出几块钱递上,汤伯就笑着指指“免费修鞋”的牌子。再几番推让,汤伯仍是笑,并说,真的不收,都是快人土的人了。
  小区的住户不少,但都忙忙碌碌的,再加上无意结识近邻,即使门脸碰门脸也会素不相识。但小区的人差不多都与汤伯熟识了,出出进进的大人恭敬地叫汤伯,汤伯就笑,说下班了或者逛街去啊!上学放学的孩子也叫,甜甜地叫爷爷,汤伯也笑,疼爱地叫乖伢子或好闺女。汤伯就这样朝迎旭日,暮别夕阳,把晚年生活过出一种平和充实的况味来。儿女们怕父亲的身体吃不消,几次三番劝汤伯收了修鞋摊,在家安度晚年。再说了,儿女们事业有成,生活富足,当父亲的摆个修鞋摊,不知道的还以为老爷子在家受啥冤屈了呢?汤伯并不解释,只是笑笑,仍一如既往地为人们免费修鞋补鞋。
  大概是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汤伯病倒了,古稀老人的身子骨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站起来。汤伯出殡的那天,小区的许多人都去了。虽然他们与汤伯不沾亲不带故,只是在汤伯的鞋摊修补过几次鞋,但人们却在心里生出一股浓浓的亲情。我也去了,送一只花圈和一副挽联,借此表达对一位可亲老人的无尽哀思。
  又是春天的黄昏,在那棵枝叶婆娑的柳树下,汤伯和他的修鞋摊已被流逝的光阴裹挟而去。望着在余晖中来来去去的人们,我禁不住想起汤伯来,想到他补鞋的那双苍老的手和从皱纹里浮出的慈祥,以及他一脸平和从容的笑。我想,一个历经沧桑岁月,一个品过人生悲喜的老人,在急速消隐的暮年中,他的内心一定充溢着珍贵的温情,他没想过去拯救什么,去改变什么,也没有想过得到什么,只是把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用一种平静充实的心境,用一件件惠及他人的善举,在这流逝的时光里,聚集成温暖生命的金色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