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牙菌斑虽小 却能引发全身疾病

作者:李剑农




  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齿表面的一种生物膜,由细菌和基质构成,以整体方式生存的微生物生态群体。菌斑构成成分有三种:细菌占75%,基质占10%-20%,另外5%-10%为食物残渣及色素等。平均1毫克菌斑中含有数亿个细菌,这种菌斑与其他钙化物结合即形成牙石。牙石通常附着在牙齿及牙龈上,因吸烟等原因被染成黄褐色,有一定硬度,在口腔内形成块,表面粗糙,牙石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甚至覆盖牙面,刺激牙龈充血、水肿、发炎,导致牙周病。
  菌斑按所在部位,分龈上和龈下菌斑,龈上菌斑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其产酸代谢活动在局部持续不断,导致牙釉质脱矿,是产生龋齿的直接原因。龈下菌斑与龈下牙石的形成、根面龋、根面吸收有关。过去人们把龋齿和牙周病视为两种不相关的疾病,现代病因学研究揭示牙菌斑在上述两种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将龋齿和牙周病以及它们引发的其他口腔疾病称作菌斑病。
  牙菌斑可通过三条途径与全身疾病发生联系。
  1.直接进入临近组织或器官
  牙菌斑是幽门螺杆菌的贮存库,与消化道直接相通,进人胃部,在胃部繁殖,并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包含大量厌氧菌,这些细菌在特定条件下被吸入下呼吸道,在支气管末端和肺泡上皮繁殖,从而诱发肺炎。
  2.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菌血症
  人类牙根尖周病涉及菌种约200种,牙周病高达500种,以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为主,研究表明,在拔牙、根管治疗、牙周手术和根面刮治等操作当天,部分细菌便可从感染部位达到心脏、肺部及周围毛细血管系统,并引发短暂菌血症。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时,进入血液循环的细菌在30分钟内即被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仅有少数人出现1-2小时的低热和不适感。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进入血循环中的细菌导致感染,引发的全身疾病主要有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细菌性心肌炎、脑脓肿、鼻脓肿、鼻窦炎、肺脓肿、咽峡炎、眼眶蜂窝织炎、皮肤溃疡及骨髓炎等。
  3.细菌代谢产物扩散引起全身疾病
  牙菌斑为细菌的生存和代谢活动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微环境,细菌代谢的毒性产物可成为全身疾病的病原因子,可直接刺激和破坏机体组织,也可引起组织局部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如慢性脑膜炎、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持续性发热、特发三叉神经痛、毒素休克综合征、系统性粒细胞缺失、妊娠异常、低出生体重儿等。
  为了预防菌斑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用标准牙刷,用含氟牙膏刷牙,戒烟、限酒,参与体育锻炼,不要过度劳累,透支健康。
  2.定期到牙科专业医院做检查,做牙周洁治,清除牙菌斑、牙石,特别提醒妊娠前处理好口腔内可疑的病灶牙。
  3.在做牙科手术前后应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对老弱者更应慎重。
  4.各专科医师在治疗全身疾病时,在控制全身症状的同时请牙科医师会诊,发现可疑的病灶牙,又不能治疗者应及时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