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婆婆妈妈的事儿

作者:欧阳娜




  生女儿的时候,妈妈与婆婆从不同省份的不同城市同时来到了我们的小家,那是两个亲家母的第一次见面,她们相互之间显得陌生、拘谨,无论是做饭还是吃饭,都客气得有点虚假。妈妈整日里围绕在我身边嘘寒问暖,对外孙女更是喜爱有加,而婆婆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仿佛一滴不溶于水的液体游离于我们母女之外。那一段日子平静而又沉闷。
  平静只是暂时的,婆婆终于忍不住了,她首先在给女儿取名的问题上发难,婆婆对妈妈的参与不屑一顾,轻声地对我丈夫——她的小儿子嘀咕:“取名是我们老黄家的事儿,她欧阳家掺和什么?”见引不起她小儿子的共鸣,婆婆便把矛头直接对准妈妈,时不时地摔门敲碗地使脸色。妈妈见状也马上变了脸:“哼,你婆婆肯定是嫌你生了一个女孩儿,老封建!”并回头安慰我:“娜娜你别怕,如果将来她不给你带宝宝,妈妈给你带。”
  丈夫嘴甜,在丈母娘面前总是把“妈妈”两个字叫得既响亮又亲切,可偏偏我这人拙于言辞,叫婆婆一声“妈”时总是支支吾吾的。婆婆就不高兴了,她指桑骂槐地说给我听:“还是生女儿好哟,现在的女婿叫妈的声音真好听啊!”妈妈当然不乐意了:“亲家母怎么能这样说话呀?我把女儿都给了你们黄家,你儿子叫我几声妈,你有什么不乐意的?”
  于是,婆婆与妈妈的矛盾由隐秘逐步公开,并有不断升级之势,两个操着不同口音的老太太常常为了一件小事斗得面红耳赤。我和丈夫极力撮合她们,终究是不能摆平,女儿的满月酒还没吃,妈妈便气鼓鼓地走了。
  后来,我只要一回娘家,妈妈便会不停地向我诉说婆婆的种种不是,并要我多长个心眼,不要事事都依着婆婆。我对妈妈说:“婆婆是个直性子,心眼不多也不坏,何况一家人哪能老斗气?我爱丈夫,当然也得爱他的妈妈。”妈妈无话可说,只是不停地摇头:“唉,你这孩子呀,被人欺负了还念人家的好。”
  婆婆因为要给我们带孩子,便住到了我们的小家里。其间妈妈很少来看我们,偶尔来一两次,婆婆与妈妈见面时也是别别扭扭的。后来,我弟弟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妈妈自己也做了婆婆,渐渐地体会到了做婆婆的苦衷。我再回娘家时,听到妈妈诉说的全是做婆婆的不易了:“唉,媳妇毕竟不是亲闺女,哪能啥事都那么知心呢?我还能和你说说掏心话,你婆婆连个女儿也没有,你要多体谅她些。”我听了很高兴,妈妈终于能从心底里理解婆婆了。
  去年冬天妈妈身体不好,我和丈夫商量,决定接妈妈到我们家休养一段时间。我们把这想法说给婆婆听时,婆婆未置可否。妈妈来了以后,还是和婆婆住在一个房间里。多年的相互磨合,婆婆早已视我为己出。两个老太太对我和丈夫全是温暖的母爱,我们的女儿更是她们共同的心肝宝贝。她们逐渐有了许多共同语言,常常很晚了,她们的房间里还传出开心的说笑声。婆婆与妈妈终于彼此接纳了对方,我和丈夫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