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9期
牙齿折裂原因多
作者:李剑农
牙齿折裂的病因复杂多样。
1.牙齿折裂好发于磨牙的窝沟区,它是牙齿发育时期的钙化结合区,可因钙化不全造成牙体结构薄弱,而使牙体抗折裂强度下降,同时中央窝又是正常咬(牙合)时的应力集中区,牙齿在正中或侧向咬(牙合)时,(牙合)力在牙尖斜面上分解成垂直和水平方向两个分力,在窝沟底部水平方向分力可产生劈裂作用,在咬硬物时或大的(牙合)力作用下易造成牙齿折裂。
2.切牙(即门牙)位于牙弓前部,受外力打击、磕碰等常引起折裂。下前牙、双尖牙由于咬(牙合)及拉锯式横刷牙,常发生牙颈部楔状缺损,较严重者若不及时治疗,在咬硬韧食物时易引起牙颈部折裂。上颌第一磨牙在行使咀嚼功能时所承受的(牙合)力最大,加之上颌骨固定不动,其对(牙合)力的缓冲作用低于下颌,并且受到下颌磨牙的被动撞击,牙隐裂及牙折裂发生率均较高。
3牙尖斜度较大是牙隐裂及牙折裂的高危因素,因各种原因引起牙齿(牙合)面磨耗不均,而造成牙尖斜度明显增大时,使正常(牙合)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增加形成创伤,在(牙合)力长期作用下可使牙体抗折裂强度下降,造成牙齿折裂。
4.口颌系统的保护性反射是指经过中枢系统整合,对现有咬(牙合)状况确定一个无伤害或伤害最小、最适当的下颌运动,但在病理性磨耗等情况下,即使有保护性反射存在,也会因咬(牙合)关系不正常,或咬(牙合)力量不协调而形成创伤,势必引起牙隐裂或牙折裂。
5.使用某些镇静催眠药物或酒精(酗酒)等后,可引起口颌系统感觉迟钝,使通常反射被抑制,不能及时调控(牙合)力,其一旦超过牙体硬度,将导致牙体折裂。
6.牙体病治疗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削弱牙体组织而引起折裂。如牙髓病治疗需磨除一定量牙体组织来提供器械入路及材料充填空间,就可改变牙体内部结构,削弱牙体强度。
7.咀嚼不良习惯,使过大的(牙合)力反复垂直作用于磨耗的(牙合)面,可在牙根薄弱区产生应力集中,引起牙根纵裂。
为预防牙齿折裂,应避免人为的外伤,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克服不良咀嚼习惯。临床上治疗牙体病应注意充填材料的选择,还应选择采用有牙尖保护作用的修复方式,如高嵌体、全冠修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