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

如皋人的长寿之谜

作者:汪海洋




  如皋是我国的长寿之乡,是明末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老家。现在的如皋城里,冒辟疆的故居水绘园,秦淮名妓董小宛的水明楼还对游人开放。联合国确定长寿之乡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应有75位百岁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如皋全市145万人,百岁老人就达172位,还有170名99岁老人,9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4000人,人均寿命75.5岁。百岁老人总数名列全国首位。目前,世界所有的长寿之乡,全在高寒地带和偏僻山区,唯独如皋例外。我国被列为长寿之乡的有如皋市、广西巴马县、湖北钟祥市、四川乐山市、新疆克拉玛依地区、辽宁辽阳兴隆村,其中只有如皋地处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最近,国内外10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如皋,探讨长寿现象,揭示了如皋长寿的“秘密”:一为“二粥一饭”的饮食习惯,一为种植花木的悠闲情趣。我自幼在如皋长大,如皋家家户户种树养花。侍弄花草可怡情养性,有利健康。自不必说了。我只讲讲“二粥一饭”的饮食习惯。
  专家们发现,74%的如皋百岁老人,每天都是早晚吃粥,中午吃干饭。粥减少了热量的摄入,可防止肥胖,也减少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时髦病”发病的概率。早餐的粥熬得比较浓稠,因为得干活,要挺半天。记得小时候吃早饭,父母总要嘱咐一句:“吃饱了,得干活。”那时所谓的吃饱,也就是多吃一碗粥而已。直到现在,我还有这个习惯,早餐吃得多,晚餐吃得少,喜欢吃稠粥。想不到这比较科学,符合健康养生的习惯。遗憾的是,前年回老家一趟,发现现在大人小孩,都学起了城里人,顿顿吃干的。这真让人担心,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可别把长寿之乡的饮食好习惯丢了。
  如皋百岁老人吃的粥主要由粳米、玉米面、元麦糁等做成。按中医观点,它们具有健脾养胃的特殊功效,在维护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能很多人对“元麦”很陌生,没听说过。其实,“元麦”也就是“裸大麦”,亦称“裸麦”“米麦”“糖麦”,是大麦的一个变种。成熟后种子与稃壳分离易脱落。种子可供食用,或作饲料。我国西藏、青海等地常称为“青稞”。记得小时候在如皋家乡时,一天三餐,顿顿都是元麦粥、元麦饭,大米白面是很少能吃上的。吃时把元麦磨碎了,颗粒和北方的玉米糁差不多。早晚熬粥,中午焖饭。现在想起来,比窝窝头好吃一些,比馒头、米饭就差远了。我们那里的元麦都是秋天播种,来年初夏收割。我回家时,也曾问过家人,还种不种元麦了?家人说,现在很少种了,都嫌不好吃。不过,有些人知道了它的“特殊功效”,也像北方人爱吃窝窝头一样买元麦糁吃,所以现在市场上它的价格比大米还贵呢。
  另据发现,如皋人长寿因为当地土壤中富含硒、硼、锌等微量元素。在长寿人口多的地方土壤中有效性硒的含量比长寿人口少的地方要高2倍,其他元素硼、锌、氟的含量都一样。难道说土壤里元素的分布跟长寿有关系?通过研究证实这些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不是很高又不是特别低,正好在人体需要的范围之内。而且因为当地土壤里面富含这些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所以萝卜长得也跟别的地方不一样,营养价值非常高。如皋长寿老人天天喝那儿的水,吃那儿的萝卜,非常有利于健康。
  在如皋农村,长寿老人大多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从一定程度上也为长寿提供了环境。老人生活在幸福的大家庭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对人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专家经过研究之后发现,如果一个人能够长久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做到心情比较放松、愉快、豁达,那么这个人机体里面的免疫系统就会非常出色,也就是说他的抵抗力强,得病的机会相对较少。
  结合这些长寿老人的经验,我们也看得出来,合理的膳食结构、适量的运动、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人的寿命都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