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从大长今的味觉失而复得谈起

作者:是明启




  看过韩剧《大长今》的人都会记得这么一段故事:大长今遭人暗算,吃了什么东西,味觉突然丧失,差一点丢掉“御厨”的饭碗。后经土郎中相助,服了“祖传秘方”,味觉突然恢复,从此厨艺大增,得到了皇上的赏识。
  这里不想说大长今坎坷的命运,而是想说味觉失而复得的故事情节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的。
  味觉的敏感性受食物或其他刺激物及环境的影响,在20~30℃时敏感性最强。味觉辨别力和对食物的选择,受血液中化学成分的影响。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其血液中钠离子减少,喜食较咸的食物。可见,味觉的生理意义不仅仅在于营养方面,而且也与机体内环境相对恒定的维持有关。
  人的口腔里有无数个味蕾,主要隐藏在舌头的菌状、叶状和轮廓乳头里,它们是感觉味道的“先锋”。食物人口,味蕾就将味觉信号通过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三又神经等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味觉区,人就能感觉出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了。可见,这条“通路”的任何一环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味觉。
  通常把有味觉刺激物作用于舌体而感知到的味觉异常(如减低、丧失或失真等)的症状称为味觉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味觉减弱、味觉丧失或味觉失真。味觉形成的任何环节受到影响均可引起味觉障碍,可见于多种疾病或并发症。药物副反应,如进行放疗、化疗的病人,肝病、口腔疾病、锌缺乏、中耳炎、脑外伤、应用精神药物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等。味觉异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味蕾异常,二是味道异常。
  味蕾异常 舌头上的味蕾是辨别滋味的感受器,但是,当人体患有某些疾病或舌神经、舌黏膜遇到较强的物理性刺激时,可干扰味蕾的味觉功能,使味蕾发生感受偏差而失灵。于是,就会使人食而不得其味,出现味觉障碍。
  1.由于三叉神经的舌神经、面神经的鼓索神经传导舌的前2/3的味觉信息,因此,物理或化学因素所致的神经损伤,如口腔手术、头面部外伤、三叉神经病变、面神经瘫痪及面部做放射线治疗后等,可使味觉灵敏度降低。
  2.颅内肿瘤压迫面神经或舌神经,如严重的侵蚀性胆脂瘤、颞叶前部肿瘤、听神经瘤等,可引起味觉障碍或味觉迟钝。
  3.急性感染和高热性疾病引起舌炎,可使舌黏膜味蕾损伤而导致味觉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可使舌黏膜上的乳头改变,影响味蕾的敏感而导致味觉灵敏度降低。
  4.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维生素C、烟酸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贫血,蛋白质及热量不足,可使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食不知味。
  5.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在体内积聚后影响唾液成分,刺激味蕾,也可干扰正常味觉。
  6.老年人味蕾退化,则味觉功能减弱。
  7.牙齿疾病,口腔卫生不良,吃过多的富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酸性食物;以及烟酒成瘾,经常刮舌苔等,都可使味蕾萎缩,导致味觉障碍。
  味道异常 指进食时能感受到异于常人的味道;或不进食时口腔也有异常的味觉感受。味道异常,是提示可能患有某些疾病。
  1.口苦。早晨起来如口苦尿黄,可能是肝热,可吃些蒿子秆或苦瓜。若同时伴有右肋饱胀,吃油食或饱食后加重,可能是胆石症。
  2.口甜。如觉得口中发甜,可能是脾热,应多吃一些青菜,如口甜还伴有口渴、多尿、多食,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
  3.口咸。由肾液上泛引起,如果伴有小便多、夜尿多、腰酸乏力、怕冷、手足发凉、舌苔白、脉沉无力,就应考虑肾气虚,可以吃些金匮肾气丸,如不见效应到医院查查肾。
  4.口酸。是肝气上溢的征兆,如有乏力、脉弱、情绪低落、不想吃东西,可能是肝郁脾虚,可吃些健脾养肝的药,如香砂和胃丸,更年期妇女可吃加味逍遥丸。
  5.口淡。多是脾虚,可吃山药、白扁豆同煮的粥,如伴有乏力脉弱,可吃些人参健脾丸。
  6.口腥。多为肺热先兆,如伴痰黄、痰多、口干,可吃些鱼腥草、百合、枇杷、梨、杏仁之类以清肺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