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2期

爱没有标准式

作者:周远喜




  一对夫妻,结婚30年,吵了30年。
  每次吵架,他几乎都是咆哮如雷,声震天地。偶尔,他还动动粗,攥紧拳头。尽管拳头很少落到她的身上,旁人还是为她捏一把汗。而她除了笑笑,很少还嘴,多数时间则低眉顺眼,一任他撒泼。
  在别人看来,他们一点都不般配。他,除了身材魁梧、手脚勤快外,似乎别无长处。而她,是女人嫉妒的角色,上帝偏爱她,造物主似乎把女人的优点都集中到了她一个人的身上。娇好的面容、苗条的身材、贤惠、温柔、善良、善解人意,就是随意的盈盈一笑,也不知叫多少男人倾心。
  他们有一儿一女,幸运的是,在父母争吵声中长大的儿子和女儿在性格和学业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负面影响。儿女双双考上了人人都羡慕的大学。毕业后,儿子留在北京,几年后当了老板。女儿南下深圳,一番闯荡之后,也挤进成功人士的阵营。他们分别在两个繁华的大都市里安了家。 于是,在南方工作的女儿找了一条非常堂皇的理由将母亲从父亲的身边接走。孩子小,没人照应,请保姆又不放心。在北京的儿子也提出,他整天打理生意,偌大的房子没有人照应,很不放心。既然母亲到妹妹家去,父亲一人在家孤单,也没有人照应,不如到北京来,父子之间也好有个照应。
  她和他,就这样一南一北地分开了。
  她帮女儿接送孩子也很轻松。女儿很孝顺,怕母亲闷得慌,闲暇时就带着她满街满城地走。
  女儿给母亲买了很多衣服,她被女儿打扮得顿时年轻了十几岁。儿子也很孝顺,除了让父亲吃好穿好,怕父亲寂寞,还让他父亲加入了当地的“老年协会”。在那里,他学会了下象棋、围棋,学会了拉二胡、唱京剧……
  日子就这样悠闲地过着。听着他在电话里滔滔不绝地叙说,她非常开心。她告诉他,女儿待她不错。她也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了南方许多见闻。听到电话那边银铃般的笑声,他知道她一定过得非常开心,于是他也就非常开心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不到一个月。先是他上火,继而失眠。一个月时间,他瘦了四五斤。儿子急了,放下手中的活,领着父亲到北京各大医院看病,都不奏效。儿子怕南方的母亲担心,怕妹妹责备,没有吱声。不知什么时候,她也病了,四肢乏力、茶饭不思。女儿、女婿送她到最好的医院检查,都没有检查出病因来。妹妹怕哥哥责备,也没有让哥哥和父亲知道。
  但终究有一天,他知道她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他急了,隔着电话咆哮:“你怎么搞的,怎么搞的?老大的人还不会照顾自己,还照顾孙子呢!”她想象得出此时的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女儿看不过,接过电话,责备父亲:“爸爸,妈妈都病成这个样子,你不安慰她,还责备她?!”只有她喃喃地对女儿说:“你不懂你爸!他心里着急呀!”
  儿子也埋怨父亲,说:“爸,你就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妈在南方,有妹妹照应,你还不放心?”他瞪了儿子一眼,瓮声瓮气地说:“就你小子,懂个狗屁!”
  她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他的失眠也与夜俱增,最后发展到夜不成寐。女儿束手无策,俯到母亲耳边问:“妈您现在最想做什么?告诉我!”她想也没想,就说:“想见你爸!”
  儿子急得团团转,生气地问父亲:“爸爸,你每晚不睡,您老究竟想什么啊?”他咆哮:“你说我想谁?想你妈呗!”儿子的心“咯噔”一下。此时,他才似乎明白,父亲和母亲得的都是心病,他们彼此牵挂着对方,但又担心晚辈笑话,只好强忍着那份思念和牵挂。
  短暂的分开之后,他们终于在老家相聚,粗茶淡饭,她吃得格外香甜,木板老床,他睡得格外踏实。儿子终究放心不下父母,女儿也时常牵挂病重的母亲。电话里,当儿子听见父亲爽朗的笑声,放心了。女儿听见母亲开心的唠叨,也放心了。他们知道,父母依然吵架,依然拌嘴。父亲依然改不了他那火暴的脾气和粗大的嗓门。只是母亲永远没有委屈,没有怨言,还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对于这一点,儿子明白,女儿却怎么也不清楚。
  真的,好多时候,我们无法用一种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爱。对于他和她来说,爱是一种包容,一种习惯。有许多爱,你不是当事人,你就永远无法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