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期

治疗糖尿病 降压比降糖更重要等

作者:月 娥等




  治疗糖尿病 降压比降糖更重要
  月 娥
  
  老周今年64岁了,平时血压略高一点,前些天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老周一听又患上了糖尿病,吓得赶紧吃降糖药,医生说除了吃降糖药,降压药也要同时服,而且说:治疗糖尿病,降压比降糖更重要。
  以往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糖尿病患者,都认为得了糖尿病,最重要的是想方设法降低血糖以避免并发症,对血压的控制常马马虎虎。其实,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降血糖固然重要,但要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可能更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糖尿病是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血压和糖尿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不论是哪种病先发生,都会加重对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的损害。据介绍,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即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4%,糖尿病相关死亡率下降32%。而仅严格控制血糖,任何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只降低12%。糖尿病患者要比一般高血压患者将血压控制得更低,即血压必须控制在目前国际公认的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对2型糖尿病人群构成最大威胁的,不是与高血糖直接相关的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而是大血管病变如心脑血管疾病和周围动脉阻塞性的病变。临床发现,糖尿病病死者中,80%以上死于心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降血压得到的好处是降血糖的2倍。因此,严格降血压比强化降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意义更大。
  
  白木耳引发的肠梗阻
  梅承鼎 健 民
  
  因患肠梗阻而开刀的病例在医院屡见不鲜。可是,一对老夫妻同时患肠梗阻、同时做手术的病例是非常少见的。
  两年前,我奉命率领一支医疗小分队下到津江县的罗埠镇医院协助工作。那一次,我就遇上了一对“同病相怜”的老夫妻——75岁的匡老汉和68岁的冷老太。尽管两人膝下无儿无女,却相敬如宾,共同度过了51个漫长的春秋。以前,两口子日子过得清苦。近年来,他们在村里的关照下,圈地养了不少鸡、鸭。靠着这些家禽的收入,二老的日子过得十分红火。他们因此心情愉快,身体健康。最近,他们听别人说白木耳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可以延年益寿,就买回白木耳,准备开开“洋荤”。这天,冷老太抓了两把白木耳,放锅里煮了一阵之后,就和老头子一人一大碗美美地饱餐一顿。由于他们从来没有吃过这种补品,制作方法不当,白木耳还没发胀煮透,就“囫囵吞枣”地吃进了肚子。不料,只过了小半天的工夫,两人就先后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症状,而且越来越严重。后来实在没了办法,他们只好向邻居求救。热心的邻居七手八脚地把两位老人抬到了镇医院。我问过他们的近况,给他们做了检查,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并立即进行手术。术中发现,两位老人的回肠末段近回盲部堆积了大量没嚼碎、未消化的白木耳。又因白木耳原来就没煮烂,入腹后体积继续膨胀、增大,所以,使众多的白木耳无法通过回盲瓣,形成了机械性的肠梗阻。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机械性肠梗阻,二是动力性肠梗阻,三是血管性肠梗阻。急性肠梗阻90%以上都是属于机械性肠梗阻,多由过量饮食、消化不良而引起,其典型症状是腹部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肛门停止排气(即不能放屁)等。这种病症一旦被确诊,大多数应当立即给患者做手术,尽快排除梗阻,以便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若延误时机,势必造成肠坏死、肠穿孔、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性命。
  所幸的是,两位老人做过手术后,很快就康复了。据我了解,农村及山区农民因为食用白木耳不当而发生肠梗阻的比较常见,所以,这很值得我们关注。
  的确,白木耳营养丰富,但是,我们必须科学进食,才能于己有利。食用白木耳时,应当先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再用文火慢煮,直到熟透之后方可进食。而且,一次不可吃得太多,特别是小孩和老人,他们消化功能较差,一次贪食过量,不但于己无益,而且有可能惹出麻烦。
  其实,不仅吃白木耳是这样,进食其他的食品,道理也是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