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期
对症选用补血中成药
作者:刘继林
血虚证有多种证型:①肝血虚:此为血虚证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疲倦乏力、头晕、眼花、指(趾)甲苍白、毛发干枯、皮肤无光泽、肌肉酸痛、关节不利、失眠、多梦、心悸、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苔白、脉虚弱等;②精亏血虚:因肾精亏损,精不化血所致,可见头晕目昏,腰酸或妇女经闭、不孕,或男子精少等;③气血两虚:因脾胃不健,营养不良,以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所致,可见体倦乏力、饮食减少、大便稀溏等。此外,若兼有心血虚者,可见失眠、心悸、健忘等。
血虚证与现代所称的贫血相似。贫血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其症状与肝血虚很相似。此外,还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般均可归人血虚证。
补血首先是指补肝养血,因为中医认为肝脏血的器官,脾胃之气为生血之源;肾藏精,精可以化生为血;心主血的运行,心又藏神,也与血虚证有关。补血的中成药较多,其功能、应用各有特点。具体应用时,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1.补肝养血类。本类中成药以补血为主,有的兼有补气的功能。适用于肝血虚的患者,有的可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常用中成药有:
(1)四物丸(合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组成。有补血活血的功能。用于血虚血滞的月经不调、崩漏,亦用于贫血。口服,蜜丸,每次l丸;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
(2)当归补血冲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党参、黄芪、甘草等组成。有补血益气、调经的功能。用于贫血虚弱、月经不调。口服,每次10克,每日2~3次。
(3)养血饮口服液:由当归、阿胶、鹿角胶、大枣、黄芪等组成。有补血益气的功能,但以补血为主。用于气血两虚、崩漏下血,亦用于贫血、白细胞减少。口服,每次1支,每日2次。
(4)维血康糖浆:由熟地黄、何首乌、黑豆、硫酸亚铁、党参、山药、陈皮、山楂等组成。有补益肝肾、养血健脾的功能,而以补血为主。用于精血亏虚、脾肾不足,症见面色萎黄、眩晕耳鸣等,缺铁性贫血属于此证者。口服,每次20毫升,小儿10毫升,每日3次。
2.补气益血类。本类中药以补气益血(健脾益气、补肝养血)为主。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
(1)复方阿胶浆:由阿胶、熟地黄、人参、党参、山楂等组成。用于气血两虚贫血、白细胞减少等。口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2~3次。
(2)八珍丸(口服液):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等组成。有补气益血的功能,为治疗气血两虚常用药。口服,蜜丸,每次1丸;浓缩丸,每次6丸,每日2次;口服液,每次lO毫升,每日2次。由八珍丸药物加黄芪、肉桂即组成十全大补丸,可用于气血两虚而有四肢不温、自汗等症者。
(3)人参补膏:由红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大枣等组成。有补气益血、健脾滋肾的功能。用于气血两亏、脾肾虚弱,症见头晕耳鸣等。口服,每次15克,每日2~3次。
(4)复方胎盘片:由胎盘粉、黄芪、党参、陈皮、麦芽等组成。有补肾益精、益气健脾的功能。用于病后体虚、贫血、面色萎黄等。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3.补肾益精类。本类中成药以补肾益精(补肝肾、益精血)为主,有的兼有补气的功能。主要适用于(肾)精亏血虚的患者。
(1)归参补血片:由红参、黄芪、三七、何首乌、枸杞子、当归、龙眼肉等组成。有补气益血、温补脾肾的功能。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的血虚(贫血),症见面色苍白、体弱肢冷、心悸等。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2)再障生血片:由红参、黄芪、党参、白术、鹿茸、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当归、熟地黄、黄精、何首乌、鸡血藤、阿胶等组成。有益气养血、补肾健脾的功能。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属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者。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
4.补益心脾类。主要有补益心脾(补气健脾、益血养心)的功能。适用于脾气虚、心血不足(心脾两虚)的患者。
(1)归脾丸(片):由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大枣、远志、酸枣仁、茯苓、木香等组成。有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能。用于心脾两虚(脾气虚、心血不足),症见疲倦乏力、饮食减少、气短心悸、失眠多梦或崩漏、便血。口服,大蜜丸,每次l丸;小蜜丸,每次9克;片剂,每次4~5片;均每日2次;浓缩丸,每次8~10丸,每日3次。
(2)人参养荣丸(煎膏):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熟地黄、白芍、远志等组成。有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能。用于气血两虚、心脾不足,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心悸、失眠等。口服,蜜丸,每次1丸;煎膏,每次10克;均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