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4期

认识冠状动脉搭桥术

作者:芷 慷




  张老伯患高血压多年,半年前出现反复胸痛,运动后加重。医生怀疑他得了冠心病,建议他做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发现,张老伯的冠状动脉有好几处严重狭窄,必须尽早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然而,当张老伯听医生说这手术要开胸、要在心脏上动刀时,一下子懵了,坚决拒绝接受治疗。没过几个月,张老伯就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
  王妈妈今年70岁,一年前被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有多支血管病变,也被告知需“搭桥”。好在王妈妈是个乐观的人,和子女商量后,她同意做手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2周后,王妈妈便出院了。一年过去了,王妈妈健康地生活着,能做家务能逛街,胸痛再也没犯过。
  
  什么人需要“搭桥”?
  
  凡2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的冠心病患者,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接受过冠脉成形治疗并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的患者,若再发生心绞痛,也需及时行搭桥手术。这样做不但可消除心绞痛,使患者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和猝死。
  
  怎么“搭桥”?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取一段位于腿部的自体大隐静脉或其他血管,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堵塞病变的远端之间搭桥,使主动脉的血液通过移植的血管供应到冠状动脉的远端,以恢复相应心肌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状态,解除心绞痛症状。简单地说,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直达远端。
  可用于“搭桥”的血管通常是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一般地说,静脉“搭桥”损伤小些,操作相对简单,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相对难一些,但远期效果较好,适用于较年轻的患者。通常,80岁以上的老人单独用大隐静脉“搭桥”;60岁以下者,可考虑动脉搭桥;60~80岁者,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大隐静脉“搭桥”。手术在全身麻醉、心脏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2~3小时。
  
  “搭桥”前做什么?
  
  手术前必须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据此决定搭桥的数目和位置。还要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肺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及大小便常规等检查,以了解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状况。此外,术前还要严格控制感染,停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练习腹式呼吸,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等。
  
  “搭桥”后感觉如何?
  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缓解心绞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若恢复良好,1周后便能上街。术后1~2个月,能胜任轻便工作。术后3~4个月,基本复原。
  需要提醒的是,影响冠状动脉搭桥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术前的心功能状况。有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等到发生了心肌梗死才想到要“搭桥”,因为那时已有太多的心肌细胞坏死,会给手术后的恢复带来困难。
  
  “桥”能保持通畅多久?
  一般认为,静脉桥的10年通畅率为60%~70%,动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会更高。但由于人体动脉数量有限,且有些动脉因容易痉挛、管腔太细或有病变,不适合搭桥,因此,动脉搭桥固然效果好,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如何保护好“桥”?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若不注意饮食习惯的改变、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合理用药,所搭的“桥”将时刻面临再堵的危险。因此,患者术后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主食除米、面以外,应适当搭配杂粮。每日吃瘦肉(或鸡、鱼)100~150克,不吃肥肉,少吃动物内脏。用植物油,不用或少用动物油。青菜、水果多吃有益。花生、核桃仁可常吃,但不宜过量。摄盐量要控制,成人每天摄入5~6克食盐就足够了,建议选择市售的低钠盐。
  2.酒尽量少喝,即使是葡萄酒,也应有所节制。最有益的饮料是白开水和茶,不要多喝含糖饮料。
  3.术后早期及恢复期应适当活动。患者术后第一次进行体育运动时,必须测脉搏,运动要严格按运动处方进行,既不“保守”,也不“激进”,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心跳加快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患者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饭前、饭后不要立即运动。阴雨天、气候闷热或寒冷时,应减少运动量或暂停运动。运动后,应休息20分钟再沐浴。需要提醒的是,运动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患者切忌擅自改变心脏病药物的用量和服用方法。
  4.术后应保持血压平稳,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负担,血压偏低会妨碍“桥”内的血液流动。若没有禁忌证,应尽可能终身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以防止“桥”内血栓形成。
  5.术后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做心电图、同位素或者冠状动脉造影,以监测“桥”是否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