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健身先健心

作者:馨 文




  专家介绍
  洪昭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干部保健及老年心内科主任,多年来积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出版了《登上健康快车》等多部科普著作,在全国做健康演讲数百场,深受群众欢迎,掀起全国关注健康的热潮。
  苏叔阳,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编剧。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1978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作品有话剧《丹心谱》,电影剧本《夕照街》,长篇小说《故土》,传记文学《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曾获中国图书奖、华表奖等多项奖项。
  洪昭光:健康的重要性我不说大家也知道,不过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按照健康理念去执行呢?很多人锻炼身体的计划倒是列了一条又一条,可我敢说他坚持不了3天。如果根据大家对健康的态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种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第二种人是明白人,第三种人是普通人,第四种人是糊涂人。“聪明人”很关心自己的健康,会主动投资健康.这类人的健康就可以增值到120分,能健康活到120岁;“明白人”关注健康,他的健康可以保值,他能平平安安活到90岁;第三种“普通人”漠视健康,所以身体常常带着不少小毛病,这类人的健康会贬值,只能痛痛快快活到70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糊涂人”常常透支健康,他们的生命会大大缩水,五六十岁就可能早早地告别人世。很多“糊涂人”属于高学历人群,是所谓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别看他们知识丰富,精明强干,但对健康的道理非常无知。他们超载、超速、超累,透支健康,透支生命,令人痛心。
  其实,生命规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违背规律,当然不会有好结果。我们要争取做“聪明人”,最起码也要当个“明白人”。
  我记得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有几句话讲得非常精彩,他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千万不要死于愚昧,千万不要死于无知”。所以我们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处方是知识。”要想健康并不需要花多少钱,拥有正确的观念非常关键。国外的一个报道说,人的健康状况与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健康状况就越好。有的人可能会问,洪教授您刚才不是一直说白领、骨干、精英是“糊涂人”,不重视自己的健康吗?这岂不是和国外报道完全相悖了吗?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知识也分两种,一种是专业知识,一种是社会知识。一些公司的管理人、计算机工程师,他们的工作能力很强,可对健康的认识几乎等于零,对胆固醇、高血脂等词没概念,连基本的健康常识都不了解,这样的人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很大缺陷。在美国,从小就开始教预防卫生课,教孩子怎样讲卫生、怎样预防疾病、不要吸烟等基础的健康知识。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在这方面,中国做得还很不够。
  苏叔阳: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人,工作和事业就是生命的全部。他们不理解工作和事业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拼命工作,废寝忘食,结果导致英年早逝。可按照我们社会的道德标准,往往把这部分“工作狂”当成楷模。于是,“楷模”们废寝忘食、为事业贡献生命,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人们忘了很重要的一点,“楷模”不爱惜自己生命的行为既是对自己的漠视,实际上也减少了为人民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
  当然,有一些工作性质特殊的人,比如造原子弹、卫星的科学工作者,由于工作的保密性,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之间脱节相当严重。但对于大多数工作岗位上的人来说,我们绝不提倡大家成为“工作狂”。对生活的漠视会使“工作狂”失去很多常人的乐趣。在一些文艺作品中经常描写到,一个“工作狂”的工作与爱情会发生极度矛盾,结婚后肯定离婚,或者对象谈一个崩一个。其实"32作狂”并不值得歌颂与表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个人连生活情趣都没有,我们又怎么能指望他重视自己的健康呢?
  我常想,“工作狂”一天到晚都在忙他的工作、事业,其他的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不懂得聆听音乐,不懂得欣赏戏剧,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连瞧都不瞧,这是不正常的。
  很多刚退休的人会有非常强烈的失落和不适应感。曾经有一官半职的人现在没有文件看了,车子和司机也没了,过去只要一张嘴,很多事情就有专门的人来办,可退下来后,这一切都没有了,也许就连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都不一样了,其失落感可想而知。我的一个老上级退下来后,因为平时舒适惯了,连上公交车都不知道买票。这些人如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容易心情郁闷,时间一长,病也就跟着来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想不通。有一种人有“职务情绪”,习惯于别人叫自己“主任”什么的,退下来以后没人再叫自己“主任”,便觉得天地都发生了巨变,适应不了从官到民的落差。还有一种人特别喜欢抛头露面,在位的时候经常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那个剪彩,退下来之后没人邀请了,心里就不舒服。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很多单位搞一刀切,60岁必须退,可有的人觉得自己还能奉献,正是灵感进发、经验丰富的时期,认为一刀切是严重的人才浪费。种种情况让人郁闷,郁闷积累必成疾啊。我觉得这是个危险期,就跟飞机起飞前的几分钟和即将落地的几分钟一样,都是最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调整好心态,要做洪教授所说的“聪明人”。我们应该豁达、宽容地面对一切,只要保持良好心态,任何坎儿都能过去。虽然退休了,但生活照样可以丰富多彩,六七十岁的人也可以活得很健康。
  洪昭光:苏教授讲得真是非常深刻。我记得有一个动物实验,是在狒狒身上做的。每一个狒狒群里都有一个头领,那个狒狒头领很厉害,地位最高。吃饭的时候。它要先吃,吃剩了的东西其余的狒狒才可以吃,一些母狒狒专属于它,别的公狒狒不可以碰。总之,狒狒头领的权力至高无上。那个实验是把狒狒头领和一个小狒狒用铁笼分别关起来,到吃东西的时候先不给这两只狒狒吃,只让它们看着铁笼外其他的狒狒吃。结果这个狒狒头领生气极了,它咆哮、撕咬、跳跃,还试图用牙齿咬破铁笼。不久,这只狒狒头领就得了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一年左右就因心肌梗死死了。而那只小狒狒本来地位就很低,不在乎是否最后一个吃食物,没有任何失落感,所以也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
  有个干部因为脑出血在我们病房住院治疗。我说他的病其实不该得。当时他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心里攒着很多不痛快。原来他在位时打电话要车办事,司机随叫随到。可他退休以后,司机稍微慢了点,他心里就不高兴了,心想,真是人一走茶就凉啊。等车子来了一看,还不是原来的奥迪而是桑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