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7期

盛夏谨防“高温症”

作者:佚名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暑气逼人,最高气温常常在37-40摄氏度。长期在室外作业的人,必须对高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所了解,从而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盛夏时节的“高温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热射病就是通常说的中暑。由于盛夏气温过高,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蓄积在体内,从而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此外,高温导致人体盐分过多流失,水盐代谢平衡失调,使得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出现肌肉痉挛、尿量减少、脉搏加快等“热痉挛”症(也是中暑的一种)。对于轻度的中暑患者,首先要让患者脱离高温环境,然后让患者喝一些盐开水,如有清凉药品(如十滴水、仁丹等),也应尽早使用。而对于严重的中暑患者,当务之急是要送医院抢救。
  热昏厥此类患者多半不适应高温环境,常因在高温下体位改变、站立过久或从事体力活动等,发生头晕、眼花、恶心等症,严重者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有轻度下降,或伴有体温升高。发现此类患者,应立刻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让其饮含盐饮料或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若仍不见效,应立刻送医院救治。
  无汗性热衰竭此病易发生于在高温环境里长时间作业的人。常常表现为大量出汗后,突然出汗明显减少,甚至无汗,随后就出现体软无力、多尿等低钾征象;也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呼吸加速等症状。患者应多服橘子水、浓茶水等高钾饮料,既可减轻缺钾症状,又能防止病情转为热射病。
  日射病盛夏强烈阳光直射人体,热能通过皮肤和颅骨的传递,使得颅内组织过热,脑膜温度升高,造成脑膜和大脑充血、水肿等,由此引发头晕、头痛、耳鸣、眼花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等,这便是“日射病”。此类患者如果症状较轻,通过在低温环境里休息、使用清凉药品,一般可消除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则要及时送医院抢救,否则会危及生命。
  预防“高温症”,首先,要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室外作业要尽量排在早晨、黄昏的凉爽时段,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其次,要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露天作业要戴宽沿帽,防止太阳直射头部,同时要着长袖衫和长裤,以防紫外线照射;高温作业者应多喝盐开水、茶水或其他含盐饮料,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盐分的消耗;同时,应携带仁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防暑药品,以备急用。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要注意什么
  徐济民
  
  安装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常见的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只有安装起搏器,才能使心脏跳动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为了保证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高、低频电器的影响。因为高、低频电器工作时会抑制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使心脏起搏器停止工作。因此,患者不要靠近工作中的高、低频电器,如电磁理疗仪、电气烧灼仪,补牙不能用电钻,也不宜做频谱或电磁波等理疗。
  2.防止磁场干扰。因为磁场会破坏心脏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所以,安装起搏器的患者应远离强力磁场,如电磁机、雷达站及高压变压器等。半导体收音机不应放在紧靠心脏起搏器皮囊的一侧,而应放在相距20厘米以外的地方。
  3.保护好心脏起搏器皮囊,防止损伤和感染。心脏起搏器表面的皮肤由于受压,较易发生损伤、坏死和感染,特别多见于老年消瘦的患者。如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需要重新手术。应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皮肤清洁时动作应轻柔,防止用力擦洗和外力碰撞。术后早期手臂活动的幅度不宜过大,且避免过度用力,以防导管脱位。
  4.正确使用家用电器。许多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对家用电器产生恐惧心理而不敢用,这大可不必。实际上,大多数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吸尘器和电烤箱等都不会干扰心脏起搏器(除非使用不当)。但为了安全起见,尽量让患者与这些家用电器的距离超过50厘米。
  5.继续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脏病。心脏起搏器只能解除心跳过慢本身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而对引起心跳减慢的原发性心脏病则无法治疗。因此,在安装心脏起搏器后仍要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病继续积极治疗,以消除或减轻心脏的病理变化。如有频繁早搏,仍应选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6.定期门诊随访检查。为了保证术后的安全,患者应定期去医院门诊随访观察。术后3个月内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隔3-4个月随访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