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8期

用药远离“四崇”心理

作者:季玉光




  现在无论患者还是医生,在治病时都有以下“四崇”的倾向,应该注意纠正。
  崇多 有的患者得了感冒后急于退热,一天跑几家医院,重复用药;有的医院则小病大治,打针、服药、输液……开大处方,稍有点伤风感冒、腹痛腹泻,动辄开几大盒药,收几百元钱。甚至有的医院将药方款额与医生的奖金挂钩,让患者望而生畏,叫苦不迭。治病用药并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些患者对用药也存在贪多心理,急于求成,认为品种愈多,保险系数愈大,其中总有一种或数种药物能击中要害,于是用药少则3~5种,多则10余种。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临床上应用复方成药或将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病,其目的在于增强疗效,降低用量,减少不良反应,以及延缓耐药性的产生。但是,若联合用药不当,药物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非但会导致降效、失效,而且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崇贵 一些患者服药注重药价,误认为药品是“一分钱,一分货”,特别是有医保的患者,认为便宜药治不好病,以药价高低区分药品优劣,认为开贵重药的医生医术“高明”。有些医生为迎合患者求“贵”心理,普通的伤风感冒也用昂贵的抗生素,其实这些抗生素对病毒毫无用处。药品的疗效与价格并非成正比关系。不对症而盲目使用好药,则形同“高射炮打蚊子”,既浪费又无好的效果。
  崇新 现在新药琳琅满目,药名也日新月异。新药的诞生是医药事业的进步,但滥用则有害。新药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时间尚短,而且药价较高,患者的经济承受力也不能不考虑。不少医疗单位不论病情是否需要,配给患者的都是一些更新换代、价格昂贵的新药,而对那些确有疗效、价格低廉的传统药不屑—顾。有些患者也认为新药一定比老药强,跟着新药广告用药,不断“求新”。其实,这些“喜新厌旧”的患者稍动脑筋,想想在新药不断出现的今天,不少老药仍未被淘汰,就不应该怀疑其疗效和安全性了。
  崇洋 误认为“洋药”(或中外合资生产的“准洋药”)疗效一定胜过国产药。其实一味“崇洋”,不仅开支会加大,而且不一定能治病。如有位胃溃疡患者,病情并不严重,用点胃舒平之类的国产药就行了。但他却偏偏要“弃土从洋”,自己花高价外购“洋药”服用,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
  对待疾病的治疗,医院和患者双方都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病情决定使用药物。能用低价药治好的病,就不必选用高价药去治疗,这是对个人经济、对人体健康都有利的事。要克服以上崇多崇贵崇新崇洋的心理,否则既花了冤枉钱,又达不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