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9期

妇科良药益母草

作者:胡献国




  益母草,又名坤草、茺蔚草,为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带花地上部分。益母草以益于妇人而得名,为妇科常用药物,尤为产后良药。根据临床用药经验,以其幼株即童子益母草入药为佳。中医认为,本品辛开苦降,人心、肝经,能活血祛淤以通经,为妇科要药;本品苦降泄利,又能利水消肿,对小便不利、水肿也有良效。《本草纲目》言其“活血破血,调经解毒。治胎漏产难,胞衣不下,血晕,血风,血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疳痢痔疾,跌扑内损淤血,大便小便不通”。《本草蒙筌》言其“去死胎,安生胎,行淤血,生新血,治小儿疳痢”。《本草汇言》言“益母草,行血养血,行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淤血,诚为血家之圣药”。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水煎液对动物子宫有直接兴奋作用,可使宫缩频率、幅度及紧张度增加,且以叶、子作用明显;有降压作用,可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障碍,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益母草碱还能兴奋呼吸中枢,有明显利湿作用。因为本品有活血作用,故孕妇忌用;脾虚腹泻、大便溏薄者不宜选用。
  益母草花,为益母草的花。主产江苏、安徽等地。夏季花初开时采收,去净杂质,晒干。中医认为,益母草花微苦、甘、平,人肺、肝经,有解毒敛疮、活血祛淤之功,适用于肿毒疮疡、妇人胎产诸病。
  益母草子,又名茺蔚子,为益母草的种子。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凉,入脾、肺经,有活血调经、凉肝明目之功,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口赤肿痛或眼生翳障等症。
  现介绍几则验方,供选用。
  1.益母草粥:益母草10克(或鲜益母草15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益母草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入米煮粥;或将鲜益母草洗净,捣汁,待粥熟时与白糖同人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活血化淤、利湿消肿。适用于淤热阻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闭经,产后淤阻腹痛,恶露不净,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及小便不利、水肿等。
  2.益母草子粥:益母草子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益母草子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可凉肝明目。
  3.益母草冲剂:开水冲服,一次15克,一日2次。可活血调经。用于闭经、痛经及淤血腹痛。
  4.益母草面膜:将益母草碾为粉末,黄瓜榨汁,二者加蜂蜜适量调匀,晚上洗脸后敷面,干燥后洗去即可。可清热活血,适用于粉刺、疖肿等。益母草的美容功效,公元739年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其《本草拾遗》一书中已有记载,说它“入面药,令人光泽,治粉刺”。
  
  验方选登
  
  甘油加白醋治皮肤瘙痒
  甘油20毫升,白醋80毫升,调匀制成润肤膏,每次于沐浴后趁毛孔全部张开、皮肤未干透时立即涂抹全身,使润肤膏渗入皮肤深处。配制时比例一定要准确,否则疗效会受到影响。
  点评:造成皮肤瘙痒的原因非常多,可归纳为皮肤发炎、干燥、感染或内在疾病引起四大类。皮肤干燥是造成全身瘙痒的主因之一。甘油能滋润保湿,美白肌肤,为补水佳品;白醋具有软化皮肤角质层、杀菌的功能。甘油和白醋混合调匀涂搽皮肤,能增加皮肤水分,滋润保湿,故可以用于治疗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症,而且可使肌肤滑嫩。沐浴后趁皮肤表面有水分时擦拭,同时多喝水,既能补充肌肤水分,又能促进新陈代谢。
  
  旱莲草治老年夜间口干
  旱莲草40克,生地黄12克,加水700毫升,水煎30分钟,频服代茶饮,每日1剂。连服7剂为一疗程。服药14天后,夜间口干症可消失。
  点评:老人夜间口干,常因肝肾阴虚引起津液不足而致。旱莲草又叫墨旱莲,有养阴益肾、凉血止血功效;生地黄能滋阴润燥、生津止渴。此方对老人夜间口干兼头晕、目眩、耳鸣、鼻出血等症状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