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1期
尽享闲暇
作者:杨弃之
老年人使用时间应该不同于年轻人。根本的不同在于不应再用“谋生的尺度”看待时间。一个人步入社会,需要谋划生计,结婚生子,养家糊口,追求功利,积三四十年的努力,方能够逐渐淡出江湖。有的人甚至在退休之后,还需要用一段时间继续谋生。但是,不管是谁,总有一天,他必须放弃谋生的时间观。“谋生时间观”有着巨大的惯性。譬如,有的老年人失眠,原因是他们仍在与时间赛跑。夜里醒来总在看钟,提醒自己“现在已经很晚了,赶快睡吧”,造成无形的紧张心理,不管明天有事没事,他都在继续一种习惯:明天必须几点钟起床。正确的方法是:无论夜间何时醒来,都不必问是什么时间,上完厕所后倒头再睡,睡够了,才起身,缺多少觉就补多少,以自己的感觉为准。不跟着时钟告示的那个时间走,而是跟着身体里的那个钟走,如此养成习惯。
放弃谋生的时间观,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时间观来代替呢?老年人应该树立“闲暇时间观”。闲暇不等于懒惰和懈怠。很多人习惯于“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以为不上班就是没事干了,于是随意挥霍时间。闲暇是一种主动,在放松的状态下“工作”,这样的兴趣只会发生于内心。我有一个朋友一生设计了很多的桥梁,都是工程上的精品。他在退休后走进了数学的天地。他说从小喜欢数学,现在闲下来,正好到数学的海洋中畅游。他后来的研究做到了数学中偏重于哲学的层面。
闲暇不同于放假。放假是临时的休憩,是工作劳累之后的调整,是为了重新投入工作。一句话,它还是谋生的手段。而老年人的闲暇是一种升华,不论做什么。都不再是为了一个世俗的目的,而是一种精神的超越。是回归,是自然,是体验心的喜悦。人的真知灼见和感悟,往往产生于闲暇之时。当心灵静静开放的时刻,认识主、客观两个世界才真正开始了,这在年纪轻时却难以做到。
老年人所有的时间都可由自己自由支配,这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如何利用这笔财富使自己得到幸福和长寿,就是使用时间的观念和艺术问题。不懂得闲暇,就缺少了人生中更高层次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