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期

越冬保暖 哪些部位最重要等

作者:王锦蓉等




  越冬保暖 哪些部位最重要 王锦蓉
  
  头部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的所在地。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寒冷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特别到秋冬时节,寒流频繁,气压多变,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肌缺血,猝死也时有发生。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气温在1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10℃左右时,竟会有3/4人体热量从头部“跑掉”。所以,寒冷时候戴帽子不仅能保暖,而且还可避免感冒、咳嗽、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发生。
  颈部天冷后,人们忘不了穿保暖内衣裤,却往往忽视了颈部保暖,然而颈部保暖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是指颈部退化性病变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可以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感、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视力模糊等。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天气变冷以后,暴露在外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缓慢,久之使局部发生肿胀。因此,寒冬要注意颈部保暖。白天出门时颈部围围巾,晚上还可以用热水袋在颈部外敷等。
  肩部肩部受风寒湿邪侵袭,容易引起肩周炎,尤其50岁左右的人发病率最高,故又称“五十肩”。轻则表现为患侧肩部一处或几处疼痛不适,重则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明显痉挛,使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预防肩周炎,最理想、最简单的方法是平时注意肩部保暖,防止风寒湿邪侵袭。
  背部背部是人体健康的屏障,背部若受寒,易引起心肺受寒,导致营养心脏的冠状血管痉挛诱发冠心病,还可导致肺气管受寒而发生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甚至肺炎等。因此,进入冬季要尽早加穿棉背心;户外活动时多晒背部;睡觉时将热水袋放在背部取暖,并且避免背部迎风受寒或背靠冷墙;平时多做背部按摩,双手半握拳,多擦背、揉背及捶背等。
  胸部寒冷刺激易使心脏血管收缩,使本来就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很有可能出问题。加之有些老年人晨练时胸口迎着寒风,心脏血管更容易收缩痉挛。因此,注意胸部保暖是冬季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腹部寒冷刺激容易使一些人原本患有的胃病复发,重者还会引起胃出血等并发症。所以,患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多参加一些锻炼活动,以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避免过食生冷食物;若室温较低时,可在腹部放热水袋,但要防止烫伤。
  足部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最好的方法是用热水泡足。坚持用热水泡足可以驱散寒邪,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早上运动后用热水泡足可以健脑强身;睡前用热水泡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入冬后及早穿棉鞋、棉袜,重视足部保暖。
  
  老年人的床边健身法 陈炳坤
  
  有些老年人受年龄、身体的限制,不能到户外运动,不妨试试以下的健身方法。您只要在起床后或睡觉前花点儿时间,就可以轻松健身。
  织布疗法:坐在床上,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双臂伸直,双手掌心朝脚尖方向做推的动作。同时,上身前俯,向外呼气,双手应尽量向脚尖方向推,推到不能再向前时,保持姿势3秒钟,收回手掌,并吸气。连续往返30次,每天早晚各做1遍。这套健身法有按摩内脏、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抱枕疗法:用棉布缝制一个长约1米、直径约35厘米的布口袋,用棉絮或海绵填充好,做成一个椭圆形的长枕。睡眠时应侧卧,双臂抱枕,长枕下段可垫在大腿下面。这样可使老年人睡眠好,还可以使肩关节拉开,减轻上肢关节的“晨僵”现象,预防和治疗关节炎。
  晃海疗法:双腿盘坐在床上,双手掌放在膝盖上,双目微闭,舌抵上腭,以腰部为轴,慢慢旋转,旋转时腰部要尽量弯曲,上身前俯。先自右向左旋转30次,再自左向右旋转30次,每旋转1次约25秒钟,全部完成约30分钟,一般在睡前进行。此法可以调节大脑功能,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便秘、肠胃炎等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