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期

睾丸移植也挽救不了他的儿子

作者:舒 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儿童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情况,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小男孩生殖器官疾病关心的程度,我专门采访了泌尿、男性外科资深专家、医学硕士张雪军主任。
  张主任告诉我,时至今天,影响男性儿童健康的生殖系统疾病仍然是隐睾、尿道下裂、包茎和睾丸鞘膜积液,同时,生殖器外伤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昨日的专家门诊,他就接诊了一例被裤子拉链划破包皮的7岁男孩。
  张主任告诉我,较之10年前,家长们对孩子生殖器官发育状况的关注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张主任做了一个测算,他每周一次的专家门诊一天可接诊病人30人左右,其中10岁以下的儿童就有6人之多。他就接待的最小的一位患儿是出生3个月的小男婴,因为孩子一侧的睾丸没有踪影。
  我转而问道:“在你从医的经历中,尤其是近年来,你是否接诊到由于父母对孩子生殖器官的忽视而延误了孩子治疗的情况呢?”张主任肯定地说:“有。”以下是张主任讲的两个小故事。
  
  膀胱里长出回形针的6岁男童
  
  小军是因为持续性腹痛、肉眼血尿而前来就诊的,B超发现,他的膀胱里有一枚回形针。住院后,在局麻下,医生小心翼翼地用尿道镜为他取出了这枚与膀胱内膜粘连着的回形针。
  孩子怎么会将回形针塞进膀胱呢?
  原来小军患有包皮过长和包茎。由于父母亲是菜农,终日忙碌,顾不上也没有意识关注小军的生殖器卫生。由于小军不经常清洗,包皮下积存了大量污垢,再加上尿液的剌激,便使局部发痒、疼痛。为了止痒,能干的小军就将这枚回形针塞进了尿道口。这以后,随着膀胱肌肉的收缩,回形针上行入膀胱内,成为异物,使小军尿频、尿急、尿血。
  张主任说,这种病例虽然少见,但它仍然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毕竟,在生活中,受经济条件和教育程度的制约,仍有部分低收入阶层缺乏对孩子生殖器官健康的关心。
  
  要求捐睾丸的父亲
  
  一说起儿子的“病”,家住湖北某镇的王明(化名),只有伤心的份儿了。因为,由于他们的无知,耽误了孩子隐睾症的治疗。医生说,孩子成人后极有可能丧失生育能力。曾经是工人的王明,就是为了要儿子才超生的啊!可如今……
  由于是超生,妻子在整个孕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分娩时,又不敢到正规医院。在简陋的小诊所里,妻子生下儿子后也因重度妊高症没有及时治疗留下了偏瘫的后遗症。
  在正规医院妇产科,胎儿降生后,助产师都会采用正规的健康评分标准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外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行评分,一般都能及时发现隐睾症,并及时告知。但在不规范的小诊所,没有人能及时发现他的儿子是隐睾症。
  等到孩子6岁上幼儿园体检时,医生才发现他的孩子为隐睾症。
  他带着孩子星夜兼程来到大医院的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医生告诉他,孩子已失去了治疗良机。
  “不!这不可能!”王明哭着哀求医生,无论如何要治好孩子的病,纵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抱着只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医生为他的孩子做了双侧睾丸探查术,但手术结果仍然证明:他孩子的双侧睾丸已发生了严重的病理改变,没有丝毫的生理功能了。
  王明打听到睾丸移植可以治好儿子的病。他发誓,只要能使儿子有生育功能,他将生命搭上都行。他请求医生,将他的睾丸移植到儿子体内。
  但由于技术条件及配型的限制,移植手术最终没能完成。
  讲述此病例时,张主任一脸的沉重。他说,这是完全可能避免的悲剧。倘若王明的妻子在正规医院分娩。也不至于发生妊高症偏瘫后遗症的后果,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医生们可以及时地发现他的孩子为隐睾症,会提醒他们密切观察,及时治疗。因为,隐睾症最佳的治疗年龄是2岁以内,手术效果最佳。尽管过去主张手术年龄2至5岁为宜,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宜在2岁前就手术治疗。理由是2岁后患儿的睾丸组织已经发生病理变化。
  “抓住手术良机,一次手术可终身受益呵!遗憾的是由于父母亲的无知,他们及其他们的孩子只有抱憾终身了!”张主任感叹道。
  小小男子汉的健康,父母是第一责任人。所以,作为泌尿外科专家,张主任诚恳地提醒天下的父母亲们,当你们怀疑孩子的外生殖器异常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最好、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带着孩子到正规医院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