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9期
经期,每月一次体质改革
作者:青 林
对女人来说,月经状况可以说是身体体质的一面镜子。如果月经总是提前,而且肌肤容易长痘痘,这种情形就属于偏血热的体质;如果经血量多、脸色苍白、食欲差,就属气虚;如果月经经常迟来,平日感觉工作压力大,就容易造成肝气郁结;如果经血量少,可能就属血虚。经期表现是体质状况的反映,让月经按照“标准”来,体质也就得到了改善,所以,调理经期相当于改革体质,我们正好可以把每一次月经当作随时调理的契机。
血液受寒型
表现:经期血量少,颜色淡。
食疗方案:1.吃红色和黑色食物,如红枣、赤小豆、红糖、乌鸡、芝麻等,但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补血的营养成分都是在油脂成分少的情况下好吸收。
2.调理脾胃。脾胃消化是身体营养的根本,它们功能正常了,血液生成才会无拘无碍。中医认为南瓜味道甘甜,纤维素丰富,是温性食物,多吃可以调理脾胃,通畅肠道。另外,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也是体贴脾胃之道。
3.多食山药、大枣、当归。这些中药都有补肝肾、养血、补气的作用,和乌鸡或排骨一起炖汤食用,可以补养筋骨,调血养颜。
4.饮食寒温适宜。经期要少吃生冷的东西,例如凉菜、西瓜、椰子汁尽量少吃,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或冷饮冰品,最好不吃。
日常调养:1.避免过度劳累。劳累和思虑过度都会暗暗损耗血液,虽然无形但更加伤身,所以血寒者要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忌讳过度思虑。
2.远离“寒地”。血液最怕受寒,一年四季除了夏天之外,不可以坐金属或石质的椅子,而且下身不要受凉,要给双腿温暖。另外,穿低腰裤、短款上衣容易露出腰部,也不适合血液受寒者。
经经不适调理
常见不适:腰痛
对策:热敷。这多是体弱,肝肾不足,寒气郁积所致。可以仰卧,以热湿毛巾(以不滴水为度)垫于腰间疼痛部和稍下面的骶部,上面再放一热水袋,热敷约10分钟,然后再分别在腰两侧热敷10分钟。
血液受阻型
表现:月经经常推迟,经期腹部疼痛剧烈,经血颜色深或带有瘀块。
食疗方案:1.多食活血食物。例如山楂、黑木耳、黑豆、韭菜、酒、红糖等,特别强调不宜吃寒凉冷冻的食物。
2.中药滋补。用活血化淤药物,如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玫瑰花各9克,煎成汤服下,每周2次。但月经期、妊娠期、有出血倾向的人不要用这些药。
日常调养:1.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2.做红花油浴。在浴缸中放30克红花或滴3滴红花油,泡浴,可以有效活血、化淤,缓解因血淤造成的皮肤干燥粗糙。
经经不适调理
常见不适:腹痛
对策:局部按摩。腹痛大多是由妇科器官血液受阻,运行不畅造成的。先把两手掌心搓热贴于小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揉摩。然后,双手掌心分别放在两侧肋部,向小腹方向斜擦。两手掌根移动到腰部,用力做上下擦动。以上三处各揉一分钟,以感到局部酸胀、有温热感为佳。
血液受热型
食疗方案:1.吃稳定情绪的食物。血液比较热的人容易情绪激动,此时选择食物要求在安抚情绪上有一定作用,宜选择的食物有:
木耳。白木耳可以补脑、强心、补肾,有助于缓解燥热口干、虚热口渴的症状。黑木耳有补气、凉血的作用,可以调节月经紊乱。
燕窝。有滋阴润燥、益气养阴、添精补髓、养血止血的功效,是一味清补佳品,可以改善气躁、内热、长痘痘的症状。
百合。有润肺、补虚、安神的作用。
莲子。《本草》中说,莲子有益肾气、养心气、补脾气的作用。
牛蒡萝卜汤:有安抚情绪的功效,可以平复经期之前的烦躁心情。
2.少吃辛烈香燥之物。例如酒、咖啡、油炸食品、辣椒等有刺激性的食物,都不宜多吃。
日常调养:1.不宜做日光浴。血热的人本来就阳气盛,如果在阳光下暴晒、吸收阳气,等于雪上加霜。
2.做温和运动。运动专家建议,经期不仅不能做剧烈运动,而且不要提重物,以免下腹部用力,造成经血过多或经期延长。不妨做些适度温和的运动,以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水分滞留在体内,产生水肿的现象。
经期不适调理
常见不适:乳房胀痛。
对策:饮食高纤少盐。如果血液受热,气血充盛,就容易挤压乳腺脉络,出现乳房胀满疼痛。从月经前的7天开始,最好摄取低脂高纤的饮食,如谷类(全麦)、蔬菜及豆类的纤维。另外,高盐的食物易使乳房胀大,最好吃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