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1期

进补语人参

作者:朱元龙




  人参是五加科植物,因其根部很象人形,故得名。约在二千年前,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即将其列为上品。而古代临床方剂中用人参亦是很多的,如在唐《千金方》中收载的5300个处方中用人参的便有358个。人参在中医药中属于补益药,凡有气虚者皆可用之,其功能为大补元气、益血生津及宁神益智,善治五劳所伤。
  经多年各国学者研究,现已知人参功效成分有三大类即(1)皂甙类。现已得32种人参皂甙,其中如Rg1对学习记忆力有明显促进作用,Rh1能抑制癌细胞增生,Rb2能改善血脂,降低胆固醇等。(2)人参多糖多肽类。多糖能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多肽能调节血糖水平,目前已分得几十种多糖。(3)挥发油。人参含挥发油约0.05%,主要为人参半萜烯,是人参特异香气的来源。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功效有(1)抗衰老。提高中枢神经功能活性,改善智力,增强心脏功能及提高内分泌器官功能;改善体内物质及能量代谢;对机体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均有良好的调整作用。(2)对机体反应性具有“适应原”样作用,即能增强机体多种刺激的防御能力。(3)对心脏有改善作用,保护心肌,促进造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动脉硬化指数。(4)增强免疫调节功能。(5)调节糖代谢,使紊乱的代谢过程得以正常化。(6)有抗癌作用,活跃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使免疫球蛋白提高。(7)益智作用。加强神经活动功能,强化条件反射强度等。
  人参可分为两类即野山参和园参。野山参亦名山参,乃参中精品。生长于长白山的深山老林中,生长期较长,一支重50克的野山参,需生长几十年,产量少而价格昂贵。中医认为野山参药效最好。园参又名移山参,系由人工种植于园林之中人参故名之,为人工栽培品,生长时间6-7年,产量大。市场上供应的主要是园参及其加工品。
  园参加工制品有(1)生晒参。将鲜参直接晾晒或烘干。(2)红参。在罐内蒸3~4小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剪去支根及须根后叫“边条参”,亦名“石柱参”。(3)白参。将鲜参置于沸水中煮片刻捞出,浸于白糖汁中20小时,冲去糖汁,晒干。(4)糖参。将白参扎孔灌冰糖汁。近有用鲜参快速冷冻,真空脱水制成叫“活性人参”等。另外,近年使用较多的西洋参又名花旗参,与人参同属不同种,原产自北美,过去靠从美、加进口,现国内亦大量引种栽培,由于价高,常有伪品出现,要注意识别。
  进补时应根据各人体质不同而有所选择,如气虚兼津液不足用生晒参或糖参;若气虚而兼有肢冷畏寒者以红参或白参较好;而野山参由于价高量少,一般用于急救;至于西洋参,药性偏凉,适用于口渴少津,热性体质者。
  人参虽说无毒,是益补药,但有些情况是不宜用人参的,如(1)新生儿时期。(2)妇女月事刚开始及身体有病正在治疗时,若无医生指导则不宜使用。(3)外感风寒,病起时不用。(4)一些痛症及皮肤粘膜上非外伤性充血或胸腹不舒,有异常排泄物,须经医生查明并指导方可决定是否使用。(5)曾经用人参及其制剂后有不良反应者不用。在医疗上人参亦不能滥用,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曾提出“七不用”为医家守则。
  眼下市场上人参及其制剂众多,如袋泡茶、冲剂、含片及胶囊等。笔者认为,还是购买原支人参,切片水煎或清炖服用,每日1~3克,早晨服用为佳。若工作繁忙,可以切片后回家用粉碎机粉碎,从药房购置“0”号空心胶囊,自己动手灌装、价廉又保证质量,服用放心,早晚各一粒(每日一克)。人参加工中的腿条及尾须俗称参须,价格便宜,中医认为药力较差。但从成分来看,有报道说六年生人参主根皂甙含量为5.22%,而参须却有11.52%,故用其泡茶饮用,亦为进补中价廉物美之举。服用人参按习惯忌食萝卜,因萝卜有“破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