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4期
夏秀,让皮夫爽起来
作者:佚名
没有痒痒,宝宝夏天更开心
炎热的夏季是各种皮肤病的好发季节。由于儿童皮肤柔嫩、脆弱,皮肤的附属器官及生理机能还不完善,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尤其是痱子,以及疖肿、脓疱疮等感染性皮肤病。
痱子是汗液渗入和刺激皮肤周围组织而引起的皮肤炎症。常发生在额头、颈、胸背及皮肤皱折部,表现为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水疱和小脓疱,成批出现,患者有轻度瘙痒和灼热感。
疖肿俗称“热疖头”,是由细菌侵入毛囊,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主要发生在头面部、颈部和臀部等处。疖肿初期为鲜红色硬结,有疼痛感。以后逐渐肿大,形成暗红色结节,局部肿痛。几日后结节顶部出现脓头。再过几日脓头破溃,排出脓液,以后炎症逐渐消退、愈合,留有疤痕。发病时常伴局部肿痛、淋巴结肿大和发热等症状。
脓疱疮又称“黄水疮”。主要是虫咬(蚊虫、螨虫等)、痱子等引起皮肤破损后继发感染了化脓性球菌所致。常发生在头面部、颈部、肩背部和臀部等暴露部位。初为散在的红斑丘疹、水疱,很快变为脓疱。疱周有炎性红晕,脓疱容易破溃,形成浅表性糜烂面,表面有脓液,干燥后形成污黄色脓痂。脓液容易传染扩散,形成大片损害,或传播给其他儿童。严重脓疱疮可播及全身,引起畏寒发热等毒血症状或急性肾炎等。
痱子、脓疱疮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常用5%硫磺炉甘石洗剂,或炉甘石洗剂加庆大霉素16万单位,每2小时外用1次,连续使用5天以上。有消炎抗菌,收敛干燥作用。用药期间,痱子患儿应每日洗澡2次,洗完澡擦干后即扑撒痱子粉或爽身粉。但脓疱疮患儿应避免接触水,这样可预防脓液传播和加速脓疱的干燥。脓痂形成时应外用抗生素软膏,有利杀菌和脓痂的脱落,如百多邦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每日2次,连续使用3天以上即可痊愈。脓疱未干枯或脓液较多时,不宜外用软膏,也不宜外用紫药水。
疖肿早期应外敷鱼石脂软膏,或中药金黄膏,每日换药1次,促进其软化、吸收或脓头排出。如已形成脓肿,应到医院切开排脓,千万不要自行挤压,以免引起脓毒血症。值得一提的是,对疖肿和大面积皮损的脓疱疮,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或注射抗生素,避免猩红热或肾小球肾炎的发生。
要让儿童愉快、舒适地度过炎夏,预防夏季儿童皮肤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要保持儿童皮肤的清洁卫生、干燥凉爽。若皮肤发生虫咬皮炎、痱子、瘙痒、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适当的营养和休息,经常吃一些清热消暑的水果和食品,如西瓜、绿豆百合汤等。此外,中药金银花露冲开水饮服有清热消暑和预防作用,不妨一试。
让顽固的“脚湿气”走开
“脚湿气”又称足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病。脚癣患者到了夏季,足部出现红斑、水疱,足趾间糜烂、浸渍。剧烈的瘙痒可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足癣的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应根据不同的症状正确选用相应的抗真菌药物。抗真菌的外用西药主要成分有水杨酸、苯甲酸、咪康唑等。对于水疱为主的足癣,应选用含水杨酸、苯甲酸的酊剂,如复方苯甲酸酊、复方土槿皮酊等,它们可剥脱皮肤角质层,有利于彻底杀灭真菌。对于严重破损、糜烂的皮肤,则不宜使用,因为复方类酊剂容易刺激破损皮肤引起疼痛。如水疱干枯出现脱皮后应改用霜剂或软膏,若继续使用酊剂,会使皮肤干裂,脱皮加重。对于红斑、糜烂或脱屑的足癣,可选用咪唑类制剂,如达克宁霜、硝酸咪康唑或克霉唑软膏等。对于趾间浸渍发白的足癣,以外用粉剂较为适宜,如达克宁散或湿气灵粉。皮肤粗燥或皲裂型足癣还可选用中药华佗膏外涂。
此外,在夏季应用中药浸泡防治手足癣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既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足癣,还可预防手足癣引起的冬季手足部皮肤的粗燥、皲裂和出血。常用有中药鹅掌风浸药等,加适量的水浸泡。或用单味中药凤仙花100克,加水煎煮,冷却后加等量的食用醋浸泡;也可选用30%冰醋酸溶液加3~4倍水浸泡,每日浸泡患足半小时,7~10日为一疗程。在治疗和浸泡期间,应避免接触香皂、肥皂和洗洁净等碱性物品。对于严重的足癣和并发继发感染,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全身性的抗生素治疗。
同时,在自我诊治足癣时,应注意真菌感染比较顽固,容易反复,治疗周期长,故必须注意用药不可时断时续。当脚癣皮损消失后也应继续用药1周以巩固疗效。用药之前,必须先用温水洗净,擦干后再用药,效果较好。
夏季是足癣的好发季节,如果对足癣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长期不治疗,久而久之会引起足趾甲浑浊、增厚和甲板分离等甲癣表现(俗称灰指甲)。有人喜欢用挖脚或开水烫洗的方法对足癣止痒,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引起足趾间皮肤破损,轻者局部肿胀、糜烂、渗出症状加重;重者使局部的病菌扩散、继发感染,并发下肢淋巴管炎、丹毒(中医称:流火)和发热等。
治疗足癣应以预防为先,要保持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日换鞋袜,穿宽松透气的鞋;避免使用患有足癣病人的鞋袜、脚盆毛巾等用具,以防交叉感染足癣。患者应避免用手搔抓足癣以免引起手癣;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洗脚的毛巾、脚盆等用具上下混用,防止股癣、体癣以及女性真菌性阴道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