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6期

2型糖尿病人如何选用磺脲灰和双胍类降糖药物

作者:任振义




  
  1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的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丁脲、醋磺己脲、妥拉磺脲,第二代的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波脲、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这一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适用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胰岛B细胞、经饮食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具体地说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① 2型糖尿病经过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者。②2型糖尿病已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剂量在20~30单位以下者。③对胰岛素抗药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超过30单位的2型糖尿病患者。
  面对一大堆磺脲类药物,如何选择呢? 可以从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价格三个方面考虑。
  在疗效方面应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选择:①降血糖效果:各种磺脲类药物降血糖作用强度不同,在常用剂量时其强度大致为: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甲磺丁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②防止血管并发症的效果:格列吡嗪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血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从而有利于减少血管并发症。格列波脲和格列齐特均可降低血小板过度粘附性和聚集性,对减轻和阻止微血管并发症有益,同时格列波脲还有独立的抗脂肪分解作用,因此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从药物的不良反应考虑,磺脲类药物使用不当很容易发生低血糖,严重者可以昏迷甚至死亡。氯磺丙脲作用时间长,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昏迷较多见。其次是格列本脲,它可与胰岛B细胞结合,缓慢释放,故持续时间长。此外格列齐特作用时间也较长,如果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的剂量较大,同时饮食减少,再加上老年人肾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那么也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故老年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服用后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一致,作用时间最短,低血糖发生率极低,症状也较轻,是较为安全的药物。由于格列喹酮以外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从肾脏排泄,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只能用格列喹酮。
  从价格方面考虑,格列本脲、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最便宜,格列吡嗪价格中等,格列齐特、格列喹酮价格稍贵。
  这样,在选择磺脲类药物时,对中年、轻至中度的2型糖尿病、经济上并不富裕者可首选格列本脲;对经济条件较好者可选用格列齐特等;对60岁以上者应首选格列吡嗪;对轻至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只能选用格列喹酮或胰岛素。
  
  2 双胍类药物
  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甲福明(二甲双胍)和苯乙福明(降糖灵)。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体内葡萄糖的生成,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降低异常增高的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下列情况下可以选用:①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或超重者,经饮食或运动治疗后血糖仍然较高时可首选双胍类降糖药。②单用磺脲类药物有一定疗效但又未达到良好控制者,可联合应用双胍类药物。③单用磺脲类药物产生原发性或继发性失效者,改用双胍类降糖药或联合应用磺脲类-双胍类药物。
  苯乙福明曾是应用最广泛的双胍类药物,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有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已逐步淘汰此药。甲福明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机会较少,目前认为是最安全有效的双胍类药物,应该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