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6期

防治高血压的黄金套餐

作者:赵光胜




  有的病人把防治高血压完全依赖于医生和什么抗高血压的“特效药”,从而放弃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造成莫大弊端。实际上,世间尚没有根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能是医生和病人珠联璧合的杰作。
  一、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主要靠病人自己高血压病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良疾病”应该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非药物的干预包括科学合理的生活节奏,自我体育锻炼,少吃高脂、高胆固醇、高盐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食物和戒烟、少饮酒等饮食习惯等措施。它可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降低超重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水平、提高降压药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不少轻症病人尚能不用药而维持。无论病情轻重和用药与否,一概都要采用非药物干预。
  二、提倡家庭自我监测血压偶尔测取血压值常缺乏代表性,24小时内最高与最低值间可相差1倍。有的降压药起效快,失效也快,因而到门诊测压“正常”,而在数小时后家测血压却很高,骗了医生和病人,误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有时病人在医生面前测得的血压值“高”,在家测血压全是“正常”,这是因病人的紧张心理造成的“白大衣高血压”假象;有时治疗后病人血压并不平稳保持在正常以下,而医生和病人却漠然不知,这是很有害的情况。因而提倡病人在家庭经常自我监测血压。
  三、配合医生,不断修正好个体化的合理治疗方案传统的投药方法,即“均匀”和“等剂量”,企图使24小时内血药浓度和降压幅度处稳定态,实际事与愿违。这主要是因不同药物的代谢相异,同一药在不同时间(昼动夜伏)代谢存在周期性节律。病人24小时血压有生物学变动,环境性应激也明显影响之。不同个体因升压机制有别,上述变动可大相径庭,各药的作用机制与病人升压机制间的吻合程度也千差万别,治疗期内时间、地点、机体状态的相差等。但要揣摩出能有效和平稳(24小时内和不同季月间)降压的个体化方案,需经对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规律和用药品种、用药方法和剂量的反复调整和滴定才能形成,决不是凭医生在门诊经一次测压便能确定。
  治疗的目的:一是平稳降压。短效降压药(如心痛定)虽降压,但波动大,可能因此损伤血管,最好用长效药(如络活喜、一平苏等)。二是不让夜间血压过低或过高,夜间血压过低容易诱发静息性脑和眼动脉血栓形成等。三是阻止晨间升压峰的出现,以减少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高发(需知晨间血压往往是昼夜间最高而非习惯认为的是“最低”,且此时药物作用已近尾声)。这都需病人提供给医生以准确的信息。
  四、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掌握和实施自我锻炼的有效手段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的认知水平;忠实执行医嘱,不自行其是;摆脱某些虚假广告的误导等。坚持长期有效的有氧体育锻炼,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此外,祖国医学的气功锻炼,据我们数十年研究证明能稳定降压疗效、明显降低中风的发生率。而且功深而效大,是通过自我主动性神经、心血管调节,使“无序”成为“有序”,从而有效地防治本病,可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