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第6期

宝宝软骨病如何防与治

作者:蒋瑾瑾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也叫软骨病,在医学上的全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营养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体内维生素D水平不足。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并保证钙、磷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以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体内缺乏维生素D,钙、磷就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生长部位,骨骼钙化不足,孩子在临床上会出现佝偻病的症状。
  
  佝偻病与缺钙有关吗?
  佝偻病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可是导致佝偻病的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由于单纯缺钙,而是由于使钙正常沉着于骨骼的维生素缺乏造成的,这种维生素就是维生素D。婴幼儿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D不足呢?人体内维生素D有两种来源。一是内源性的,即人体皮肤中所含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可变成维生素D3,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被高楼、尘埃、烟雾、衣帽、玻璃窗等物体所遮挡,因而会影响内源性维生素D的产生,而使宝宝得佝偻病。维生素D的另一个来源是外源性的,即通过食物补充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奶制品、奶油、鱼、蛋黄及维生素D制剂(鱼肝油)。要保证钙、磷的正常吸收,饮食结构也很重要,如母乳中的钙、磷比值为21,很有利于钙、磷的吸收,而谷类食物中的钙就不容易被吸收,如果宝宝没有吃母乳,辅食又以谷类为主,并且也未添加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或者单纯补充钙而没有科学地服用维生素D制剂的话,就容易得佝偻病了。一些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如早产儿、双胞胎、低出生体重儿以及肥胖儿,因机体需要维生素D的量较大,如果不注意及时添加,也会得佝偻病。
  
  佝偻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佝偻病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出汗多、烦躁、爱哭闹、睡觉时易惊醒,大孩子有时表现为呆板,失去小儿应有的活泼等。骨骼畸形是佝偻病的主要表现。小婴儿头部可见囟门增大、方颅、出牙延迟;胸部可见肋骨骺部膨大如算盘珠子,医学上称作"肋骨串珠";胸骨前凸或下缘内陷,医学上称作"鸡胸"和"漏斗胸";当孩子会站立和行走时,两下肢可发生弯曲呈"O形腿"或"X形腿"。严重的病例还会影响患儿运动功能的发育,如坐、立、走等运动的发育延迟,而且容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等。此外,佝偻病的小儿抵抗力都较差,容易并发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疾病。当发现您的孩子有多汗、睡眠不安、易惊醒等,应及时去医院,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何防治佝偻病?
  首先,妊娠期和哺乳期母亲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食用营养丰富的并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奶制品、奶酪、鸡蛋、动物肝等。患有低钙血症者应补充维生素D(鱼肝油滴剂)和钙剂。小儿出生后2周即可应用维生素D预防。每天口服维生素D至周岁。1岁后的小儿可采用"夏秋季晒太阳,冬季服用维生素D"的预防方法。维生素D预防用量400~800IU/天。平时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不要在家隔着玻璃窗让孩子晒太阳,因为紫外线不能透过普通玻璃,所以隔着玻璃窗晒太阳是无效的。宝宝出生后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及时补充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对于市面上销售的鱼肝油丸,一般2岁内的宝宝不能吃,因为这种鱼肝油丸中维生素A的含量很高,长期服用,会造成维生素A的中毒。在保证维生素D供给的同时,可适当补充钙剂,尤其是对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的患有急慢性疾病的孩子要注意补充适量的钙粉。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钙制剂很多,如何选择呢?一般应根据产品的含钙量、钙剂的溶解度和片剂的崩解度、钙的吸收率、口感及价格比来选择。另外,不同服用方法,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延缓胃的排空,有利于钙剂的吸收。分次小剂量服用,可提高钙的吸收率。
  一旦发生佝偻病,应进行正规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平时应加强体格锻炼,对骨骼畸形患者可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法矫正:胸部畸形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形腿按摩外侧肌群,"X"形腿按摩内侧肌群),增加肌张力,帮助畸形恢复;对遗留有严重下肢骨骼畸形者,可在4岁后佝偻病活动期停止后,考虑外科手术矫正。
  必须指出,维生素D制剂是油性制剂,摄入不足会得佝偻病,但多了,它不会随尿液排出,同样会引起中毒。所以家长在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时候,要掌握剂量,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避免因过量而出现不良反应。
  年轻的家长们,只要您能按照上述方法预防和治疗,那么,您的孩子就能避免因为您的疏忽而导致的佝偻病所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