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期

世界瘟疫

作者:常 俊


  
  何谓炭疽热?
  炭疽热又称“炭疽病”,标准病名“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牛、马、猪、狗、骆驼和人均可以感染得病。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我国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已有记载。公元前300年希波克拉底描述的炭疽病,同《黄帝内经》中记载相似。可见人类同炭疽热的斗争已历经了近3000年。
  炭疽病的名称源自古希腊文“anthrkos”,意思就是煤炭,因典型的皮肤炭疽的黑痂而得名。
  炭疽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长约3~10微米,宽约3微米。在人体内有荚膜,在体外不适宜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在外界土壤及草原上可存活数十年,在皮毛制品中可存活90年,混于灭菌细砂管中可长期保存。炭疽杆菌煮沸40分钟、140℃干热3小时、高压蒸汽10分钟、20%漂白粉和石灰乳浸泡2天、5%碳酸浸泡5天以上才能将其杀灭。
  公元1876年Koch氏获得了纯培养的炭疽杆菌,并进而阐明了炭疽病的发生和传播方式。1881年炭疽减毒活疫苗问世,从而推动了细菌学、免疫学和预防医学前进的步伐。
  
  历史的教训
  在过去的400年中,炭疽病曾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1607年,欧洲地区炭疽病大流行,有6000人丧生;
  1870年~1880年,俄国因牲畜发生炭疽病,使俄国损失了9000万卢布;
  1952年~1980年,全球有80000人感染炭疽病,死亡1400人;
  1979年,在莫斯科以东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南部一工厂发生爆炸,死亡1000余人,即“炭疽芽孢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德国曾用炭疽菌生物武器攻击协约国的军用骡马和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美国维哥兵工厂,每月能生产50万枚4磅重的炭疽热炸弹。
  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731细菌部队,在我国东北地区研制、试验(用我国同胞活体试验)和使用包括炭疽热在内的多种生物武器,千千万万同胞命丧炭疽热,人们记忆犹新。当时731细菌部队炭疽芽孢生产能力每月达到500~600千克;1942年,日本侵略军曾对我浙江、江西等省进行过包括炭疽热在内的细菌战,无数中华儿女被日寇撒播的炭疽菌夺去了生命。
  1953年,朝鲜战争中,美军曾在朝鲜和我国东北地区投掷、撒播过带有炭疽杆菌的羽毛、玩具、黑蝇和狼蛛等,引发了炭疽病,使朝中两国许多民众和儿童死亡。
  这些,都是历史教训。
  
  炭疽热的传播途径
  炭疽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条:
  1.经呼吸道传播:直接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粉末(美国发生的炭疽热就是吸入敌方投寄信函中带有的粉末发病的)、尘埃、飞沫等而致病。
  2.经消化道传播:摄入被炭疽杆菌及芽孢污(沾)染的饮食物或饮用水等而感染致病(包括被炭疽菌及芽孢沾染的玩具,手拿后未清洗通过手将病菌摄入)。
  3.经皮肤黏膜传播:炭疽杆菌直接侵入皮肤或由伤口接触将病菌、芽孢带入或由带菌吸血昆虫叮咬而致病。
  炭疽病潜伏期:
  炭疽杆菌及其芽孢进入人体后,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但也有短至12小时者(入侵病菌或芽孢数量多、毒力强)和长达10天以上者。
  
  炭疽热有哪些症状表现?
  由于炭疽热感染途径和感染部位不同,其发病时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一般分4种类型:
  1.炭疽肺又称肺炭疽:急性起病,初起时颇似感冒,先出现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不适、发热(体温39℃左右)、干咳、咳粘液痰并带血丝,并有胸闷和胸痛。甚则病起即高热(体温40℃以上)、寒战、气促气急、呼吸困难、咳嗽、喘鸣、发绀、血性痰、常并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死于呼吸衰竭。
  2.皮肤炭疽:开始在上肢及面部出现红斑,1~2天内形成直径约1厘米大小的丘疹,继而形成无痛性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上面盖有似炭状黑色血痂,于2~4天结成黑而硬的焦痂。在病起的同时,出现中等程度发热,持续5~6天,体温多在39℃~40℃之间,伴有头痛、关节疼痛、周身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至2~3周后焦痂脱落形成瘢痕。严重者可形成败血症,引起死亡。
  3.肠炭疽:颇似食物中毒,症状轻重不一,潜伏期多在12~18小时内,病起时周身不适、发热(体温39℃以上)、恶心、呕吐、呕出物带有血丝及胆汁,并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泻出物为水样或血便,严重者常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而死亡。
  4.脑膜炭疽:常继发上述三种炭疽热败血症之后,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并有呕吐、惊厥、昏迷和脑膜刺激征,以及循环衰竭,多死于病起4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