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期
中成药治慢性胃炎要会辨证
作者:赵章忠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各种致病因子经常反复侵袭,而发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在胃镜受检人数中高达65.7%。胃脘部胀闷(饭后更明显),且疼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泛酸、嘈杂等症是本病主要表现。病情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时,还可伴有神疲乏力、消瘦、贫血等症,也可出现出血之症。许多患者还可无显著症状,因此常被忽视而漏诊,未能得以适当治疗,而逐步发展出现肠腺化生、非典型增生,甚至转变为胃癌。
所谓肠腺化生,指胃黏膜腺体萎缩,代之以肠道黏膜的腺体。有小肠腺体和大肠腺体之分,前者较轻,后者较重。
预防慢性胃炎,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过度精神紧张或抑郁、过度寒冷或酷热;避免饮食不洁和过饱过饥,避免进食辛热、酸辣、生冷、肥腻及坚硬难消化食物;戒烟酒;避免使用激素、消炎痛、水杨酸等药。
慢性胃炎可考虑家庭治疗,适当服用中成药是较佳选择。中成药有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且副反应小。治疗慢性胃炎的中成药很多,服用时应根据不同症状辨证治疗。
肝胃失和型:胃脘时胀时痛、饱闷不舒、食后尤甚、嗳气频频,或更有胁痛、腹胀,或可见恶心、呕吐、泛酸。可选用良附片、沉香化气丸、左金丸、胃乃安等。
湿热壅滞型:胃脘胀满、嗳气、纳减、口渴、苔黄腻,或更见嘈杂、易饥、胃中灼热。可选用胃苏冲剂、三九胃泰胶囊或冲剂、肠胃康等。
脾胃虚寒型:胃脘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可选用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健脾丸、胃痛宁等。
气滞血瘀型:胃脘胀痛、局部压痛、痛连两肋、舌有紫斑,或曾有胃出血史。可选用逍遥丸、金铃子散、开胸顺气丸、失笑散等。
胃阴不足型:脘痛持续、纳少口干,或更见嘈杂、胃中灼热、舌光红。可选用猴菇菌片、正露片、六味安消胶囊、摩罗丹等。
若兼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者,也可适当选服保和丸、正露片、六味安消胶囊、开胸顺气丸、摩罗丹等。若有肠腺化生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则可选用胃复春片。
用药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各成药剂量与服法可按病情轻重参考说明书的用量,在症情稳定后多需继续服药1~3个月。
2.若服某药不舒,应立即停服,另选他药。若连服2周症情不见改善,也当及时换服他药。
3.辨证可据上述症状进行自我对照,若难以确定,当请中医师诊断。若多种症状同时存在,可同时选服2种或2种以上成药。症若有变,当及时随症改变用药。
4.严重病例,难以服成药奏效者,当请中医师辨证服用煎剂治疗。必要时,也可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先行西药三联或四联疗法(编者注:本刊2001年第4期有萧树东教授的专文报道),再用中药辨证治疗。
(作者每周一上午在上海青海路44号岳阳医院特需门诊、每周四下午在上海芷江西路274号上海中医医院专家诊疗所应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