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期

怎样选择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作者:张 浩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正常人群中大约有15%的发病率。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吸入过敏原,如灰尘、螨虫、羽毛、花粉、动物的上皮脱屑等。发病时患者喷嚏连连,流涕不止,鼻塞难受,心情烦躁,给工作、生活和社交带来许多不便和尴尬。这就需要应用各种治疗方法,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为重要的,其中抗组胺药物占有主导地位。这类药不但门类品种多,而且有国产、进口,包括美、欧、亚洲许多国家的产品,为了便于广大患者选择使用,现按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分别介绍如下。
  
  老药价廉物美 新药副作用少
  抗组胺药,顾名思义,即对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医学上称为组胺受体拮抗剂。它通过竞争性地和组胺受体结合,抑制组胺的释放,以减轻过敏反应。传统的抗组胺药主要有苯海拉明、扑尔敏、酮替芬等,服法都是一日口服2~3次,每次1~2片。这类药物效果肯定,价格便宜,每片只有几分钱,即使长期用药,病人也负担得起。但同时,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容易引起病人困倦和瞌睡,所以对从事驾驶、高空作业、夜班工作及其他需要保持警觉状态工作者、脑力劳动者,需要慎用或不用。对于有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少的老年朋友,则可以一举两得,在抗过敏的同时,延长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
  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新型的抗组胺药,如特非那丁(敏迪)、阿伐斯汀(新敏乐),它们起效时间较快,作用时间约为8~10小时,病人每天口服2次,每次1片,适用于急性发作的过敏性炎症。其他还有氯雷他定(开瑞坦)、西替利嗪(赛特赞,仙特明)等。这些药物选择性地与组胺受体结合,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病人每天只需口服1次,每次1片,非常方便,而且基本没有镇静作用。但这些药物价格较贵,每片要2~4元左右,适合于严重的或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或从事警觉状态工作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如驾驶员)。另外,有报道个别人如果用药严重过量有可能产生心脏的毒性作用,如心动过速,因此,如果使用后效果不明显,不能随便加大剂量,而应当换用其他药物。
  
  口服+滴鼻 相得益彰
  除了口服用药,还可以在鼻腔局部应用抗组胺药,如酮替芬滴鼻液。一般在晚上临睡前滴鼻,既可以起到抗过敏的作用,又可避免昏睡的副作用。其他还有左旋卡巴斯汀(商品名立复汀)喷鼻剂,鼻腔局部用药后,药物马上与鼻黏膜表面的组胺受体相结合,起效快,而且持续时间长。每天只需喷鼻2次,每次每侧鼻孔2喷,就可起到与口服抗组胺药一样的作用。对鼻痒、喷嚏和流涕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也没有嗜睡副作用和心脏毒性。
  局部抗组胺药可以与缓解充血药配成合剂,如苯麻滴鼻剂,主要成分为苯海拉明和麻黄素。局部应用这类药物后,其中的麻黄素使鼻血管收缩,鼻甲缩小,可以使鼻腔通畅,改善鼻塞症状;苯海拉明发挥抗组胺的作用,从而起到抗过敏的效果。这样双管齐下,相得益彰。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而病人的病程、发作季节、症状特点都各不相同,同一种药物的效果在不同患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别。有时候,别人用了某种药物非常有效,而对你却往往无效。这就需要医生的分析、选择,病人的配合、反馈,找到一种对病人效果最好的药物。对一些难治的病例,还可以尝试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联合应用,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