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小儿也要防高血压

作者:陈秀玉




   儿童高血压有时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于体格检查时才能发现。当患儿血压明显持续增高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视力模糊等表现,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继发性的心、脑、肾、眼底及血管等改变。
  血压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判断儿童高血压国内常用的标准:学龄前期>14.6/9.3千帕(110/70毫米汞柱),学龄期>16/10.7千帕(120/80毫米汞柱),≥13岁则>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3岁者为>18/11.3千帕(135/85毫米汞柱),≥13岁者为18.7/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如仅有收缩压升高称收缩期高血压,若仅有舒张压升高则称舒张期高血压。测量血压的操作方法有时会影响检测的结果。在测量时,一要注意体位,小儿坐位或卧位,测量前应先休息5分钟以上,手置于心脏同一水平,环境安静、暖和;二是如疑有血压增高,应相隔15分钟以上再测1次以便确诊,1周内分别测量3次,达到或超过高血压标准,方能确诊高血压。测量血压时应选用适合的血压袖带,一般宽为上臂的2/3,长为上臂的周径,必要时还要测左右上下四肢血压,和进行24小时血压的监测,以助确诊。
  根据高血压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如患儿肥胖,有高血压家族史,体检未发现其他阳性体征,以原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一般原发性高血压很少在10岁前发病。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常见有肾脏实质性疾病、肾血管病变、心血管、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及药物性或铅汞中毒等,必须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遗传、肥胖、性格、饮食习惯及运动等因素有关,应当积极预防。
  1.注意遗传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个体的血压水平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对双亲或近亲家族中在年轻时即有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等病史的这类儿童应定期进行血压的监测,必要时进行血液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方面的检查,一旦发现高血压、高血脂可及早进行防治。
  2.控制儿童肥胖。单纯性肥胖一般指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15%以上,表现为腹部及臀部脂肪的堆积。肥胖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还包括摄入热卡过多,消耗热卡减少,致使多余热卡变为脂肪而堆积起来。由于脂肪的堆积,使毛细血管床增加,心脏负荷加重,日久引起心脏肥大及血压增高。如血脂过高,使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动脉壁增厚变硬,为成人期的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埋下了伏笔。控制儿童主食的摄入量和加强体育锻炼是控制肥胖的关键。
  3.合理的膳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合理的膳食有利于小儿的生长发育,过度的营养会造成小儿的过度肥胖、高脂血症等。相反,有些儿童挑食现象严重,吃饭少,食品品种单调,久之又造成营养缺乏症。根据不同年龄及个体情况而进食,原则为主食米面要加杂粮,粗细搭配要合理。饮食宜清淡,食盐每日摄入量以6克以下为好,因钠离子有一定的升压作用,可用糖醋代盐。酱油、咸菜、卤菜都要少吃,含糖多的饮料、零食不可多吃。
  4.体育锻炼经常化。运动使心输出量增加,心率相对减慢;消耗多余热量,从而有效地控制肥胖、高血脂,提高心血管适应能力。小儿运动要有规律才能有收获,运动的强度因人而异,量力而行,不可超限。
  5.加强精神心理卫生,参加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长期精神紧张、易被激怒等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发因素。现代青少年学习紧张、竞争激烈,因此要学会松弛和自我调节,经常参加琴棋书画音乐歌舞等活动,保持身心健康,陶冶高雅情操,注意睡眠,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利健康成长。(作者每周二、三上午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