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当心吃药吃出胆石症

作者:黄根柱




   近年来,胆结石病人越来越多,引起很多人的重视。值得警惕的是,在应用某些药物时,也会诱发胆石症,用药时也须当心。
  在胆道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如胆色素、胆固醇、糖蛋白质及一些金属离子等,与某种药物结合时,可在特定的情况下析出,聚积形成结石。
  最常见的药源性胆石症有两类:
  一是经常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可改变胆汁中脂类成分,使胆汁酸合成减少,降低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在胆汁中,胆汁酸盐占50%~70%,卵磷脂占25%~30%,胆固醇占3%~6%,胆红素占3%~5%。由于经常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影响了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同时胆固醇的分泌又增多,胆囊收缩功能障碍,使胆汁郁积于胆囊中,胆固醇以结晶析出,形成胆固醇结石。
  二是应用降血脂药物,也易形成结石。调脂药物常用的有4种:①他汀类;②贝特类;③烟酸;④胆酸螯合剂。这些降血脂类药物虽然疗效较好,但服用不当,或经常服用,也易形成结石。有人做过统计,服用降血脂类药物的人,比未服用者胆石症患病率可高4倍。这是由于降血脂药服用之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增加,胆汁酸降低,胆汁中的胆盐、卵磷脂与胆固醇的正常比例失去平衡,使胆固醇析出,形成结石。
  老年人体内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下降,及动脉硬化造成组织血流量下降,使胆汁中磷脂含量降低,易使胆固醇呈结晶析出,如遇药物作用,更易发生胆固醇结晶析出,致使胆石症发生。因此,务必加以警惕。
  药源性胆石症,以腹痛、寒战发烧及黄疸为急性发作的三大症状。先是阵发性绞痛,继而持续性疼痛,伴有阵发性加剧。70%的病人,胃肠道症状出现后,出现畏寒发烧,有1/3的病人,于腹痛后出现黄疸。
  如何提防药源性胆石症的发生呢?
  首先,要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尤其在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和降血脂类药物时,应有医生指导。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要查明原因,及早做好处理。
  其次,对于慢性疾患,最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也可以中、西药交替使用,可降低发病率。
  再者,治疗疾病时,注意采取综合疗法。如高脂血症,除用药物外,还要结合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据营养学家研究,血脂高的饮食治疗原则是,使每日所需总热卡的百分比由脂肪供给的不超过30%,而且其中饱和脂肪供给的不超过7%~10%;由蛋白质供给的占10%~20%;由碳水化物供给的占50%~60%。每日摄入的胆固醇量要小于300毫克,纤维素约35%。本治疗简单易行,应坚持使用。又如体育锻炼,每日晨练前饮白开水,饭后睡前散步揉腹。还有人提出,每日步行一万步(可分次进行,约一小时),可防治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