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片仔癀的传说
作者:叶水泉
片仔癀久负盛名,但它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来历。据传在明代嘉靖年间,奸相严嵩父子掌权,贪官污吏当道,朝政每况愈下。有一位御医,因痛恨奸相残害忠良,就逃离京城,隐姓埋名,辗转来到福建漳州东门外璞山岩寺出家为僧。当时,寺中和尚多习武强身护庙,舞棒弄枪免不了皮肉受损或刀伤骨折。御医见状,即多方采集药材,按家传秘方精制成锭,并将药锭切成片状,既可吞服,亦可外用。和尚们用此药后,跌打损伤不日痊愈,无不拍手叫绝。久而久之,附近百姓闻之,一染痼疾便到寺中讨药。凡红、热、肿、痛者,只消吞服一片,立见成效。因当地人称各种炎症为“癀”,又因药呈片状(闽南话叫“片仔”),故得名“片仔癀”。
片仔癀出名后,成为璞山岩寺的传世珍宝,秘不外传。民国初年,秘方和制作技术传至法号如添的和尚手中。如添和尚出身大户,因怀才不遇而遁入空门,时日一久,也耐不住寂寞,于是离寺还俗,聚妻成家立业,在漳州东门外开设馨苑茶庄。应乡人之请,闲时在内室炼制一些片仔癀以供使用。因原药均属贵重药材,馈赠亦收少许银毫。
如添和尚交游颇广,常有文人墨客、士绅贾商前来品茗清谈,不乏有识之士劝其将片仔癀推出市售济世。又因诸友亲朋四处张扬,求取片仔癀者纷至沓来,如添无奈,只得以片仔癀普渡众生。此后,片仔癀开始成批生产并推出市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