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铁多铁少均有害

作者:王怀良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
  
  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正常成年男性体内铁的总量为50~55毫克/千克,女性为35~40毫克/千克。人体每天制造新鲜红细胞需铁20~25毫克,所需的铁大部分来自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铁。通常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铁1~1.5毫克即可维持机体对铁的需要,而缺铁或摄入过多铁都可引起疾病。
  
  正常人或病人都可出现缺铁
  
  缺铁见于对铁需求增多但摄入不足或慢性失血等情况。孕妇、哺乳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消化系统疾病可影响铁的吸收。药物,如碳酸钙、硫酸镁等抗酸药均可抑制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会减少铁的吸收。慢性失血,见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钩虫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痔核出血、服用阿司匹林后消化道出血,或妇女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或子宫功能性出血等情况。
  
  人体缺铁时的表现
  
  人体缺铁可引起疾病状态。儿童及青少年缺铁可出现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减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等表现。缺铁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可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因贫血发生较为缓慢,患者常能较好地适应。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常见的症状为头晕、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面色苍白、毛发干燥、指甲扁平无光泽等。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贫血,因此贫血时首先应当做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缺铁性贫血,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含铁药物。服用铁剂时合用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多数食物中都含铁
  
  缺铁的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食用含铁丰富容易吸收的食物。多数食物中都含铁,动物肝脏、肉、血以及海带、紫菜、木耳、香菇中含铁量较丰富。食物的组成对铁的吸收有较大影响。例如蔬菜、谷类、茶叶中因含磷酸盐、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而肉类中的铁则易于吸收。
  
  补铁要小心
  
  急性铁中毒常见于意外摄食过量的含铁药物,在儿童中最为常见。由于家长疏忽,儿童发现药瓶擅自服用硫酸亚铁糖丸造成急性铁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小儿误食1克以上铁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急性铁中毒病情严重,可出现坏死性胃肠炎、肝脏损害或肾功能衰竭。摄入后6小时即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家庭保管药物时,一定要放在儿童自己拿不到的地方。
  每日摄食的铁量过多,铁可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铁中毒。服用含铁的药品(铁剂)或含铁的特殊食品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可引起慢性铁中毒。
  发现铁中毒时应到医院进行治疗。对急性铁中毒病人要分秒必争,立即送往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抢救。其处理原则包括清除胃肠道内的铁剂、去铁胺(去铁敏)肌内注射、对症和支持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