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期

撒谎、大意险送命

作者:周德民 赵 晖

   记得那天我值急诊夜班。刚接班不久,诊室里就走进一位小伙子,诉说自己感冒1周,近两天咽喉部疼痛,连说话的声音都有点嘶哑。我体检也确实发现他咽部充血,扁桃体一侧有II度肿大,并可见有脓点,测体温中度发热。据此我考虑为急性扁桃体炎,准备给他静脉滴注青霉素,就问他以前是否用过。他赶忙说:“用过,昨天还打着呢。”说着就指了一下他的左手背让我看,还真能见到一个小小的结痂。因为小伙子很面熟,说话间又知道是同一个大单位的,所以就信了他的话,马上给他开了处方:5%葡萄糖盐水+青霉素G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取过药我又亲自交待护士配制,而后就在观察室给输上了。
  谁知输液不到10分钟,小伙子病情突变。只见他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满头大汗、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四肢发冷、脉搏细速,测血压仅50/0毫米汞柱。我一看如此情景,断定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立即吩咐护士撤去青霉素,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肌注非那根、地塞米松等,同时予以吸氧、提升血压等措施。经过一番紧张的忙碌,30分钟后患者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稳定了。但让我感到纳闷的是,昨天还用着青霉素,今天咋就过敏了呢?可能是小伙子骗了我,需找他问清原由。原来,小伙子在半月前同样因扁桃体化脓打过青霉素,以前也曾多次用青霉素,均未发生过敏现象。所以他就认为做不做皮试对自己无所谓,再者不做皮试可以少挨一针,少受点痛,因此就对我说了谎。现在想来实让人有一种后怕的感觉。
  在各种新型抗生素纷纷亮相的今天,青霉素作为一种有近70年沧桑历史的老药,仍然焕发着青春的光彩,以它的“物美价廉”被当今临床广泛使用。但在应用青霉素之前都要做皮肤过敏试验,当确认皮试阴性后才能应用。否则医生不会给你开药,即使你自己带药,护士也不会给你配制。每个医护人员都深知不做皮试而用药的危害性。病人固然不该撒谎,而自己一时的疏忽,如造成了病人死亡,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因此,这件事无论是对医生还是对患者都值得引以为戒。
  那么,应用青霉素为什么会出现过敏反应呢?
  这是由于在青霉素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青霉素的降解产物,青霉素过敏就是此降解产物进入人体后引起的。而众多过敏反应中,过敏性休克是最严重的一种,如救治不及时很快会危及生命。是否对青霉素过敏,除决定于个人体质外,还与青霉素的质量有关。青霉素的纯度越差,即含杂质越多,各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就越大。在生产技术发达、设备先进的发达国家,由于生产的青霉素纯度高,极少有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甚至有的连皮试也很少做。而我国目前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所生产的青霉素还达不到理想的精纯度,所以在使用国产青霉素时为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还十分有做皮试的必要。
  一般来说青霉素在停用72小时以上需重新做皮试。现在有的医疗单位在此起彼伏的医疗纠纷影响下,更为小心谨慎,只要隔一天就要重新做皮试。由于青霉素生产工艺的特殊性,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质量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当换用不同厂家,甚至不同批号的产品时,最好也要重新做皮肤过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