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4期

餐后高血糖不容忽视

作者:沈稚舟

  每一位糖尿病人大概都知道血糖测定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在于:不但糖尿病的诊断以它为主要依据,而且是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条件好者,多自备一台袖珍快速血糖测定仪,以测量血糖,了解病情,仔细者还将测得的血糖数据记录下来,与饮食。运动和服药进行对照,如此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最近与几位“资深”糖尿病人交谈有关血糖测定,竟多不知血糖控制要全天候,只知在空腹时测血糖,更不知餐后、睡前和夜间时血糖测定的特有意义。故将交谈记录下来,以供 病家参考。
  
  餐后高血糖不容忽视
  
  每一位糖尿病人大概都知道血糖测定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在于:不但糖尿病的诊断以它为主要依据,有理糖尿病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经济条件好者,多自备一台袖珍快速血糖测定仪,以测量血糖,了解病情,仔细者还将测得的血糖数据记录下来,与饮食、运动和服药进行对照,如此使治疗更有针对性。最近与几位“资深”糖尿病人交谈有关血糖测定,竟多不知血糖控制要全天候,只知在空腹时测血糖,更不知餐后,睡前和夜间时血糖没定的特有意义。帮将交谈记录下来,以供病家参考。
  
  测量餐后血糖,可使糖尿病诊断提前3-5年
  
  张老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事业有成,平时不知病痛为何物。几次例行的体检均为正常。近年来,渐感夜尿增多,口有微渴,起初不以为然,以后逐渐加重,查空腹血糖,其值为7.9毫摩尔/升,刚逾糖尿尿病诊断标准,经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他询问餐后血糖测定在糖尿病论断上的意义,我告诉他:人体血糖值是承受进餐、活动等而有一定幅度波动的,餐后有一段较长时间处于相对的较高血糖水平。在糖尿的初期,空腹血糖尚处于正常水平,而餐后血糖已见端倪,较早地出现高血糖。我见张老师脸上呈现几丝疑虑,进一步解释,空腹时,由于食物已经长时间的消化转运,血糖值已“风平浪静”,表现似正常,不易早期发现糖尿病。进餐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糖负荷试验,借此糖尿病者对糖利用障碍即可显露出来,当然这种负荷试验是不规范的。在临床上医生常测定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升高较空腹血糖为敏感,其异常大约比空腹血糖异常要早3-5年。张老师不觉失声:早知有餐后血糖测定,诊断不是可提前3-5年?我持重地点点头,从这个意义上讲,餐后血糖测定为病人争得较早的时间和空间,使治疗更为主动。我接着说,由于餐后血糖测定在诊断上有一些特殊意义,所以对一些早期糖尿病可疑者可测之,必要时可同时与空腹血糖一起测定,以提高检出率。当然餐后血糖尽可能标准化,一般进餐量主食为100克,于餐后2小时测血糖,若大于或等11.1毫摩尔/升,一般可诊断为糖尿病;为7.8-11.1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受损。
  血糖控制要全天候
  李经理患糖尿病有些年月,自备快速血糖测定仪,对糖尿病知之不少,有半个郎中之称。空腹血糖控制尚称理想,悠哉悠哉。当我讲到血糖控制要全天候时,不觉侧耳细听。我转过脸去: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应是全天候的,即包括餐前、餐后和睡眠时。血糖是波动的,一次血糖测定只能反映当时的即刻水平,一日内应多次测定血糖值,成其在血糖控制不稳定时。全方位、全天候地使血糖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才是真正的血糖控制,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李经理不禁插话了:我平时只在早餐前测血糖,是不是不够全面?我笑着说:答案你已经自己回答了。但要记住,血糖值不可能无一点波动,但应控制在相对稳定和一定水平以内,对此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餐后血糖的控制与空腹血糖的控制一样重要,不应轻此重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在血糖情况不甚知晓和不稳定时,可一日测定8次,如三餐的前后、睡前和凌晨2点。理想的血糖控制水平是:空腹≤6.1毫摩尔/升,餐后小时时≤8.3毫0摩尔/升,2小时≤7.2毫摩尔/升,3小时≤6.1毫摩尔/升,全日无低血糖发生好水平控制:空腹≤7.2毫摩尔/升,餐后小时≤10毫摩尔/升,2小时≤8.3毫摩尔/升,3小时≤7.2毫摩尔/升,全日均无低血糖发生。李经理掏出笔来,用粗笔将其醒目地记了下来。
  并发症可来自餐后高血糖
  王师傅年愈六旬,患糖尿病十余年,平素糖尿病尚属满意,尿糖阴性,空腹血糖亦大致正常,但随星移斗转,多种慢性并发症慢慢滋生:下肢皮肤感觉麻木,视物模糊,尿中有少量蛋白。翻阅科普期刊及医学小册子,面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严重后果心有余悸,但对产时控制尚为满意却引起如今情况很为不解。听了上面的对话,不觉自言道:难道我的并发症与餐后血糖控制不好有关?我启发他:平时是否只测空腹血糖,可不能忘了餐后的情况。王师傅回忆道,餐后血糖基本上很少测定,但曾测过的几次都是偏高的,自己以为餐后血糖与进餐有关,不以为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解释道,餐后血糖是比空腹为高,但不能超过正常太多,实际上餐后血糖的控制与餐前同样重要,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餐后血糖管理更为重要。这是由于在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由于进餐更为多见且不为重视。天长日久,高血糖的慢性“侵蚀”,慢性并发症就滋生出来。我告诫王师傅,已有多份研究证明,单独的餐后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餐后高血糖的平衡控制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王师傅的惊呼应唤醒更多的糖尿病人。
  后记:几月以后,我有机会碰到上面所提到的三位病员,他们的餐后血糖都得到较满意的控制。我告诉他们控制餐后血糖并不复杂,大致有以下几条:在饮食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少量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延长进食时间;食物中适当增加植物纤维;必要时加用可延缓消化吸收的降糖药物。当然不要忘了加强餐后血糖的监测和持之以恒这前提。